...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人体结构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部分之间...
...故有补血不用四物汤之论.如血虚发热.立补血汤一方.以黄一两为君.当归四钱为臣.气药多而血药少.使阳生阴长.又如失血暴甚欲绝者.以独参汤一两顿煎服.纯用气药.斯时也.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几微之气.所当急固.使无形生出有形.盖阴阳之妙.原根于无...
...就其阴阳之偏胜者.剂其偏而病自已.故有时阳气亢极.但用纯阴之剂.不杂一毫阳药.非毗于阴也.育阴正以剂阳.有时阴气盛极.但用纯阳之剂.不杂一毫阴药.非毗于阳也.扶阳正以剂阴.其有阴阳气虽偏胜.而尚未至于偏极者.阳药方中.必少加阴药以存津.阴药方...
...伏温由阴而出于阳,于病机为顺。若病发于阴,而即溃于阴,不达于阳,此病机为逆。若是乎阴阳两层,界限分明,安有淆乱者哉。凡病之阴阳淆乱者,其故有二∶一则由乎正虚,如阳虚者阴必凑之,则阴病可淆于阳矣∶阴虚者阳必扰之,则阳病可淆于阴矣。一则由乎药...
...原则和临床用药时,中医学也是以阴阳学说作为指导的。如对于阳邪过盛所致的实热证,以热者寒之的原则用寒凉药物清热;对于阴盛所致的寒实证,则应以寒者热之的原则用温热药来祛寒。而对于阴虚所致的虚热证,要以滋阴药以补虚;对于阳虚引起的虚寒证,则要以温阳...
...标本阴阳李杲曰︰夫治病者,当知标本。以身论之,外为标,内为本;阳为标,阴为本。故六腑属阳为标,五脏属阴为本;脏腑在内为本,十二经络在外为标。而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又各有标本焉。以病论之,先受为本,后传为标。故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升降浮沉和性味归经。我通过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在辨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前提下使用西药,效果明显优于西医。 我认为,抗生素类药物大多可以归属为凉性药;激素类、维生素类以及解热镇痛类药物属于温热药。多数抗生素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属于中医辨证...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
...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以证而言,则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多言者为阳,...
...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张景岳)夫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脱。是以百年有常。故阳欲上脱,阴下吸之,不能脱也;阴欲下脱,阳上吸之,不能脱也。但治分新久,药贵引用。新病者,阴阳相乖,补偏救弊,宜用其偏;久病者,阴阳渐入,扶元养正,宜用其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