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化学修饰得到的硫酸酯化多糖也具有抗病毒活性。这类人工合成的硫酸酯化多糖包括:硫酸化右旋糖酐;硫酸化香菇多糖(作为抗肿瘤辅助治疗药物的香菇多糖本身不具抗HIV活性,硫酸酯化后则具有显著的抗HIV活性);硫酸化木聚糖(德国研制的木聚糖硫酸酯经...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研究所郑宝东副教授主持研究的《余甘多糖提取工艺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通过了福建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该课题以福建特色果品资源余甘果为原料,采取水提及膜分离技术提纯余甘多糖,分析了它的一级结构,并进行了抗氧化、抗肿瘤...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是伴性隐性遗传,只见于男性,病人的母亲是携带者但不发病。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病人体内缺乏硫酸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而使酸性黏多糖降解发生障碍,该酶基因定位在。Xq27.3~q28,结果过多的黏...
...恶性肿瘤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侧重点由增效减毒变为增敏减毒,并明确提出了中药增敏剂的概念,形成中医药配合放疗、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两大主流。 中药的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它的新进展很多,而且作用机制还有...
...反射性地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引起血压下降。 另外藜芦的抗肿瘤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藜芦生物碱体外对HL-60人白血病、BGC-823人胃癌、BEL-7402人肝癌和KB人鼻咽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藜芦生物碱降压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和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具有明显的分化、诱导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前激肽释放酶激活剂(PKA)、蛋白激酶(PKC)等有关。 总之,中医药在抗肿瘤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其不良反应较低,疗效也相当于化学合成药物,有些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的正在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阶段。可以...
...摩尔比为5:1;在D-半乳聚糖中含半乳糖占92.9%,半乳糖醛酸占3.8%;在葡萄甘露聚糖中葡萄糖与甘露糖的摩渔尔比为1:22。还含一种称为芦荟多糖(aloeferan)的多糖,其实验式为(C222H620O336NS3P)7,相对分子质量...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是;是硫酸软骨素-N-乙酰己糖胺硫酸酯酶缺乏,尿中排出的黏多糖以硫酸角质素为主。该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在正常细胞内,这种酶水解N-乙酰己...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基本缺陷是溶酶体a-L-艾杜糖醛酸酶缺乏,基因定位在22~22q11,从而使黏多糖分解发生障碍,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内有分解不全的黏多糖沉积,并随...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是β-葡萄糖苷酸酶缺乏。基因定位在7q21.23~q22。除硫酸角质素外,所有酸性黏多糖都含有葡萄糖苷酸末端部分,并且这一末端部分以β-构形,与乙酰或硫酸氨基己...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