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形成的原理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1.血盛:血为邪迫,则奔涌激荡,血流薄疾,则脉见促等象。血流奔涌于外,则见脉长等象。 2.血瘀:由于邪阻,气滞,血行淤泣,脉道不利,则见牢,涩细,小结等。 3.血虚;血虚不能充盈...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06.html

脉象口诀歌》在线阅读

...,中寒其脉均类,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不出头。 弱脉:细软绵似弱脉...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95.html

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_【中医宝典】

...进行辨别和分析的多种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很实用,既简便又准确。因此,应该将这些方法再充实到现在的诊脉方法。 1辨别和分析反映脉位的脉象 反映脉位的脉象分四类:一是脉,二是不脉,三是脉,四是伏脉。其辨别方法是,首先确定将寸口部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95.html

中医脉象实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如石坚如按猪筋等有助于理解实脉的性质。 4实脉可以和与并无矛盾的脉象同时兼见如迟等。 5实脉既然有其特定的指标就与单纯的有力不同,有若干种脉可以有力(如等)但不能说是兼实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2.html

相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生疮诊诸疮洪数者,欲有脓结也。” 《诊家正眼》:“数表热,里热。” 《医学人门》:“细数无力,阴虚火动,火炎烦且满,里热不须议,而带痰火盛,为呕吐或痛极。” 《古今医统》:“实为热,虚为躁,有力,寒伤经络;无力...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02.html

相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而代,不鼓,久病与阳病得此,垂亡候也。若而弱,而涩,而结,主亡血伤精,六极脉,诸如此类,不得概以属寒属痛。” 《脉学阐微》:“痰食,沉实内有积滞,内热,紧阴寒,弦痰饮壅闭,缓内郁寒湿,微阳微气虚,涩血虚...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01.html

中医脉象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 1脉为具有独立意义单因素脉象。 2脉与缓迟等脉构成脉象在不同频率方面各种变化的系列。 3脉只以至数言,一息五至以上,以六至为典型,并可以延伸至于六至以上。 4脉并不含有频率变化以外的其他任何素质。 5脉为纲领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3.html

十二种常见脉象简述_【中医宝典】

...脉:脉的部位表浅在皮肤上,手指轻按即可摸到搏动,重按稍减,但不空泛无力。总之,脉是脉搏动的部位浅显,有的甚至看得到搏动,摸到脉表示病人有外感,其病轻浅,外邪刚进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尚强,与外邪相争斗,将脉气鼓动于外,所以脉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0.html

_《脉象统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以候腑(其象一息六至,数数然来。)为君相二火炎热候,阴不胜阳,故脉来太过,小儿吉,肺病秋深皆忌。寸(头疼上热咽喉口舌疮上血咳嗽。)关(胃火,脾热口臭烦满呕逆;肝火,目赤。)尺(肾火炽,小便黄赤,大便秘涩。兼,表热。兼,里...

http://qihuangzhishu.com/898/6.htm

_《脉象统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以候腑(其象一息六至,数数然来。)为君相二火炎热候,阴不胜阳,故脉来太过,小儿吉,肺病秋深皆忌。寸(头疼上热咽喉口舌疮上血咳嗽。)关(胃火,脾热口臭烦满呕逆;肝火,目赤。)尺(肾火炽,小便黄赤,大便秘涩。兼,表热。兼,里...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xiangtonglei/898-4-4.html

共找到721,4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