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看的经验_【中医宝典】

...如勾,腹内左侧有瘤一块,是吗?”病人说:“对”! 十五、直上直下 至于张露清先生提出的直上直下的脉波,所谓思春,仓公传上说:“所以知韩女病者,时,切,肾也。涩而不属,涩而不属者,其来难,坚,故曰:月不下。肝脉弦,出左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80.html

的冲击(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理论性很强,又是切合实际指导临床辨证的实用学专著,其影响远及国外。《脉经》所具有的这些成就,《金镜录》是无法与相比的。《金镜录》很可能是敖氏临床舌经验记录,并没有对其进行总结,使其理论化、系统化和统一标准化。正是由于《金镜录》本身存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4.html

的冲击(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言论,文中说:“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顷,往往证无可参,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病,经往闻之无息,问无声,而惟有舌可验。”由此可见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3.html

心得一二_【中医宝典】

...假。” 盖肝主疏泄,敷布阳气,倘肝气阻遏,阳气不能布于四末,而肢冷,而冻伤。此右弦细左微,正是肝气阻遏,阳气郁于中脉象。12月复诊,虽气温一降再降,而手足温,两手寸关皆现浮滑带数,阳气畅达无碍矣。 二、易学而难精 是中医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73.html

在临床的重要性_【中医宝典】

...,二竖无膏肓循也”的境界为期不远了。 关于学在中医四中的地位,时珍有四末之言,而徐灵胎竟说:“病名有万,而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无不可见,何能诊脉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从四末到否定的地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结合的临床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类?师日:其自浮而弱,面乍白乍赤。”都说明精神情绪对脉象有影响。其他如气候等对脉象亦都有影响。这些问题都应考虑在内。 舌也同样存在个体的差异,例如由于生理的原因,舌质可稍红或稍淡,《辨舌指南》引《利济外乘》中说:“无病舌,形色各有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6.html

指法其他指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短小、常常用此法以切,未尝无实用价值。 总之,三指平布为诊法常,临之时,者又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各种合适的指法,切不可“胶柱鼓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6.html

家宗法_《家枢要》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按此篇所列六条.即予位数情势义也.)浮沉(以举按轻重言.浮甚为散.沉甚为伏.)迟数(以息至多少言数.甚为疾.数止为促.)虚实洪微(以亏盈言.虚以统芤濡.实以该牢革.微以括弱.)弦紧滑涩(以体性言.弦甚为紧.缓止为结.结甚为代.滑以统动...

http://qihuangzhishu.com/217/13.htm

总论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今察精.莫过内经.内经于诊法甚详.于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名.以为诊脉之法.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愈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也.夫为胃气本源.其阴阳精要.即相为对待...

http://qihuangzhishu.com/726/30.htm

单手诊脉是的最大误区_【中医宝典】

...回或止有至数为代。拙见认为,微系察指下力,散是察指下形。故微、散与促结代脉不能混为一谈。除此之外,笔者还有一个观点,即“单手诊脉”系里的最大误区。 余幼承衣钵,记得先父教学诊脉时,明确指出:寸口时,要用左手去诊病员的右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258.html

共找到420,14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