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本版刊发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陈清光的《正确认识脉诊》一文,该文认为“较为精准地据脉断症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苛求完全达到”。10月18日,湖北省监利县分盐镇渔场卫生室胡心藻医师在本版对此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据脉断症”不仅...
...一、读脉书 首先要说明的,是初时学习脉诊,必须将脉书读熟,王叔和的濒湖脉学体状诗说:“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无头无尾是怎么说呢?那即是中央独动,两头都虚。也就是说:关上摇幌为动,寸尺则无此现象。...
...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舌诊对脉诊形成了二次冲击,这二次冲击,是随着二次舌诊的发展高潮而来的。第一次冲击是从《金镜录》的出现开始的,《金镜录》抛弃中医的传统诊法,即脉诊,专以舌诊辨证。 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舌诊对脉诊形成了二次冲击,这二次冲击...
...舌诊与脉诊的主要意义,是它们在辨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辨证是在病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首先要确定病名,然后才能谈到辨证,中医确定病名并不十分困难,确定病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有的以病因做为病名,如虫积、食积、痰饮等。 舌诊与脉诊的主要...
...脉诊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以区分寸、关、尺三部,小儿科诊病注重辨形色、审苗窍。后世医家有一指总候三部的方法,是诊小儿脉的主要方法。 诊小儿脉与诊成人脉有所不同。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以区分寸、关、尺三部,再则小儿就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乱则脉...
...,二竖无膏肓之循也”的境界为期不远了。 关于脉学在中医四诊中的地位,时珍有四诊之末之言,而徐灵胎竟说:“病之名有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从四诊之末到否定脉诊的地位,...
...近些年来,随着生物全息学的发展,手掌诊病逐渐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掌纹掌色诊病,以方便直观,简单易学,受很多医学爱好者的青眯,手掌诊病的准确率在70%—80%,尤其是对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诊断率有很高的价值,与手诊相比较,脉诊既古老又神秘,...
...脉诊为脉象诊察的方法。 【脉诊】 脉象诊察的方法。又称“切脉”、“按脉”或“持脉”。检查者以食、中、无名三指指端切按被检查者桡动脉的寸口部,探查脉象的变化。...
...读贵报1月17日第七版思健先生《脉诊里的误区》一文,深有感触,文章简短,文笔流畅,把当今某些脉诊里的误区揭露到位,入木三分。不过,“用脉搏的均匀度,以分促脉、结脉、代脉或微脉、散脉”一节值得商榷。古籍载:数而有止为促,迟而有止为结,止不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