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基础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布局,小儿脉息至数等等,各持已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日:“凡小儿,既其言语不通,尤当以为主,而参以形色、声音则万无一失。”足见小儿诊法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龄与至数 小儿年龄与脉搏至数有直接关系,故持之道,必先明小儿年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0.html

分类、方法与注意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太溪以候肾气。 3.寸口诊法: 即目前广泛使用方法。由于寸关尺配属脏腑历代说法不一,目前临床常用为: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左尺候肾与小腹;右尺候肾与大腹。 方法和注意事项: 1.诊脉时内外环境要安静,病人正坐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5.html

含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脉无疑是对全身一种检查方法,所以我们说起源于经络和对经络检查是没有疑义。当然经络实质问题目前还不能说是清楚了,但说它与血脉有极其密切关系则实不为过,不论占代遍诊法与后世寸口法,凡是诊脉部位必经络循行道路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6.html

医药方书中的位置与实际应用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医药方书中的位置与实际应用等问题,是学中的一个学术色彩很浓临床实际问题。对此起源形成阶段亦即古代法阶段,已于有关各专题叙述过了。这里主要就《脉经》或说《脉经》以后有关这方面内容做一专题讨论。 法出自医经家,见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4.html

学相关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相失也。” 此则又提出了“色问题,实际《内经》主要以色为主,张景岳曾说:“色可望,可按,其于形内,则当验于尺之皮肤。”“夫有诸中,必形诸外,故色之与之与形内,亦犹桴鼓影响之相应,本来根叶之候,不相失也。”又说:“以色...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6.html

藏医_【中医宝典】

...诊断,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诊断方法,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藏医要求患者前一天禁食酒肉等难消化或性温、性凉饮食,保持良好起居饮食习惯和情绪,时间选朝阳初露时,时患者不要讲话,不要突然闭气,以免影响脉搏。 藏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46.html

临床之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而变化这一种情况,所以临床上还必须望、闻、问、切四合参,不能单凭切脉即下诊断。 明·孙一奎说:“辨证必合色,问动止,聆音声,察饮食。”四结合,互相参考,才能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及其细节,为辨证施治提供可靠依据。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367.html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奥秘_【中医宝典】

...”之一,从脉象出发了解病情,经过长期医学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毋庸置疑科学性。但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悬丝诊脉、摸断命运之说不可信。临床诊断中,四合一、病证合参、整体审察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辨证施治。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89.html

中医六大误区_【中医宝典】

...依据以及统一之标准。又如山之高低不同,则其象各一,然皆可以海拔而统诸象。完善之诊脉法理当如是也。 经我们实践证明,中医临床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而且习学一套完善诊脉理法只要不是傻子都能轻而易举学会并掌握应用。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3.html

误区_【中医宝典】

...中医以三指搭,从患者脉象中诊断病情,经过长期医学实践已证实其科学性。但随着一些中医师西化,及一些患者对神化,常常对认识存在着误区。 一是有些中医,自我贬低中医。他们对博大精深中医学理论学而不精,认为切脉只是象征性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907.html

共找到953,1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