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既是原则又要从各个具体方而得到具体的反映和支持,合阴阳的要求无疑是要法与理论、临床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的认识到各种实践内容,都与整个医学活动相适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总体,从而反映以具有辨证精持的医学科学体系。古代的全部有关脉法的论述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0.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红楼梦》 又如:诀(论述诊脉的典籍);(诊脉之);礼(诊费的敬称);书(记录诊脉方法的图书);脉息(中医切脉以呼吸为准则) 另见 mò 另见 mài...

http://hanwen360.com/x/8109.html

入门四言举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一卷。宋·崔紫虚撰,清·莫熺注。刊于1742年。为《莫氏锦囊十二种》之一。莫氏认为崔氏《四言举要》“言宗经旨,理越前人,较之素(问)、难(经)诸书,又无浩瀚难测之患,……但言辞简要,含义实深”(见自序),遂予注释。注文主要参考《...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66.htm

入门四言举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一卷。宋·崔紫虚撰,清·莫熺注。刊于1742年。为《莫氏锦囊十二种》之一。莫氏认为崔氏《四言举要》“言宗经旨,理越前人,较之素(问)、难(经)诸书,又无浩瀚难测之患,……但言辞简要,含义实深”(见自序),遂予注释。注文主要参考《...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31.htm

《辨章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周氏医学丛书四种》之一。二卷。清·周学海章句。作者以《伤寒论》中辨法、平脉法为诊法之正宗,指出:“辨、平脉、仲景论百病之也,不专于伤寒。”遂检阅四、五种刊本的辨、平脉法原文加以校订。摒去旧注,重予详细注释,复加按语...

http://qihuangzhishu.com/166/739.htm

《辨章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周氏医学丛书四种》之一。二卷。清·周学海章句。作者以《伤寒论》中辨法、平脉法为诊法之正宗,指出:“辨、平脉、仲景论百病之也,不专于伤寒。”遂检阅四、五种刊本的辨、平脉法原文加以校订。摒去旧注,重予详细注释,复加按语...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115.htm

的检查_虚要做哪些检查_查症状_【疾病大全】

...临床上,虚与浮兼见,主气虚或卫气不固;与涩兼见,主血虚;与迟脉兼见,主阳虚;与数兼见,主阴虚。在传统中,虚作为无力的代表,体现了细、濡、散、短、微、弱力不足的特点。...

http://jb39.com/zhengzhuang-jiancha/XuMai340365.htm

《伤寒论》初探_【中医宝典】

...《伤寒论》说:“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短者死,自和者不死。”(216)“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66.html

解析--洪脉主病_【中医宝典】

...脉象:洪脉之象,浮大有力,以大为主要特征。 洪脉古称曰钩,后世以洪脉相称,钩逐渐被洪脉所取代。为什么古代将洪脉称为钩?关于钩的含义是什么?遍查各书,均无满意的解释。余意度之,洪脉盛大,来时如洪波涌起。波涛奔涌之时,浪头前曲,其状如钩,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1.html

关于《丹医秘授古法》的抄本_《丹医秘授古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研究院1962年5月11日]分经候法(周潜川大夫报告)一、分经候之由来古人的分经候与现今独取寸口切脉法有很大区别。分经候不仅具有很多优点,而且在中医理论上也是很有根据的。王叔和的《脉经》,高阳生的《诀》是我国较早的两部专著。在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4-0.html

共找到95,79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