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来的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并开始重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促)心律失常作用(proarrhythmia),以及负性变力性、脏器毒性作用等,认识到服用抗心律失常面临的后果有3种,即有效、无效和病情恶化(严重者可致死亡)。1989年心律失常抑制...
...顾名思义,危险性心律失常又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或恶性心律失常,它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之前常出现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由这些改变而致的心律失常,往往是心脏猝死的先兆,故称之为危险性心律失常。 ...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使心房、心室、房室交界区、希-浦系统及房室旁路的有效不应期延长,有很强的阻断折返作用,对室上性及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均有效,如胺碘酮,索他洛尔等。 D.Ⅳ类药为钙通道阻滞药:以维拉帕米(异搏停)为代表,可阻滞钙通道,降低窦房结...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消炎等,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远红外线治疗。比如,有出血倾向者应禁用;怀疑有恶性肿瘤的部位应慎用远红外线治疗;心血管功能不全者穿着有远红外线的保暖内衣,还有可能引发心律不齐或心绞痛;新伤疤疤痕也要避免接触远红外线,...
...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前三者和心律失常关系密切。 1. 自律性 部分心肌细胞能有规律地反复自动除极(由极化状态转为除极化状态),导致整个心脏的电-机械活动,这种性能称为自律性,具有这种性能的心肌细胞称为...
...。基础与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以下介绍有关其发生机制的某些内容。冲动形成障碍和冲动传导障碍也是药致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在前者,主要有早后除极的触发活动,如IA类药物延长APD与复极,容易引起2.3相中电位振荡。又如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
...症状更明显。吞咽食物引起的心律失常多数可自行消失,但也有反复发作而致死亡的病例。因此,人们在吃东西时还是应该缓慢吞咽。 三、穿衣。合成纤维衣服可使一些人出现室性早搏。这可能与机体对合成纤维过敏导致组织胺类物质释放有关,也可能是合成纤维衣服引起...
...。基础与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以下介绍有关其发生机制的某些内容。冲动形成障碍和冲动传导障碍也是药致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在前者,主要有早后除极的触发活动,如IA类药物延长APD与复极,容易引起2.3相中电位振荡。又如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
...摘要:降脂药物治疗可减少植入心脏电复律除颤器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复发。(J Am Coll Cardiol 2000;36:766-775.) WESTPORT,9月1日(路透社医学新闻)比利时研究人员的一项报告提示:降脂...
...纽约,5月21日(路透社医学新闻)研究发现,在心脏停搏时用来恢复正常心跳的装置也可识别儿童心律失常。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Dianne L. Atkins博士表示,最近,为了提供更好的急救措施,机场、警局等公共场所都设置了自动外置式除颤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