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_【中医宝典】

...官,病患小便不利,眼球突出,腹胀如鼓,膝上肿硬“欲裂”,饮食不下,诸医用脾胃论》、《兰室秘藏》和《用药法象》等。 他的理论学说诞生后,得到其弟子王好古、罗天益等人的继承发展。王好古一方面大量吸收东垣的药物学理论,重视其临床应用,另一方面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71.html

李杲的脾胃内伤论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所以他的理论学说诞生以后,在金末元初医学界受到人们的重视。金末时,李杲已具国医之名,他的学说通过其著作的陆续出版及其弟子罗天益的继承发扬,在元初产生了更大的社会影响,人们不仅突出地强调李杲发展“洁古之学”扶养胃气的意义,而且逐渐把李杲“补土”...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9.htm

旋覆代赭石汤方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切)五两代赭石一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方解】罗天益曰:汗、吐、下解后,邪虽去而胃气已亏矣。胃气既亏,三焦因之失职,清无所归而...

http://qihuangzhishu.com/337/51.htm

辽夏金元医学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临床之余,将多年经验体会吾述立说,创立了以“内伤脾胃”学说为主体的理论体系。他的理论学说庭生后,得到其弟子王好古、罗天益等人的继承发展。后世师从、私淑者甚多。形成延续至今的学术流派“补土派”,李杲也因此被尊为该学派的始组。李杲以洁古扶养...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1.htm

辽夏金元医学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临床之余,将多年经验体会吾述立说,创立了以“内伤脾胃”学说为主体的理论体系。他的理论学说庭生后,得到其弟子王好古、罗天益等人的继承发展。后世师从、私淑者甚多。形成延续至今的学术流派“补土派”,李杲也因此被尊为该学派的始组。李杲以洁古扶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10.html

粥_中医药书籍汇集【中药材大全】

...《本草从新》粥糯米 秫米 黍米补气温胃、甘温益气.治脾胃虚寒.泄痢吐逆.小儿痘疮白色.粳米 米 粟米 粱米(补气养胃、利小便.)甘平益气.养脾胃.利小便.止烦渴.(罗天益卫生宝鉴云∶糯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

http://zhongyaocai360.com/zhongyao/zhou.html

针灸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元气衰旺》),(足太阳之昆仑穴)以达火生土,充实脾胃之气,及“以胃合三里穴中推而扬之以伸元气”,达到补脾胃元气以制阴火的目的,是补土思想在针灸学中的应用。其弟子罗天益发展了李杲的针灸法,以中腕、气海、足三里组成灸补脾胃的主方,治疗脾胃虚寒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27.htm

中医发展_中医文化_【中医宝典】

...各科医疗经验的积累 临床医学的发展 蔺道人当属子虚乌有先生 聋哑病人重返有声世界 论中医药学理论真髓 漫话仲景时代药罐 美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妙手回春 民国时期废止中医案 名医-陈士铎 名医传记 名医-李东垣 名医-刘完素 名医-罗天益 名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fazhan-727-1.html

旋覆代赭石汤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医宗金鉴》旋覆代赭石汤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切)五两代赭石一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方解】罗天益曰:汗、吐、下解后,邪虽去而胃气已亏矣。胃气既亏,...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xuanfudaizheshitang-2.html

固真丹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肾与膀胱虚冷,真气不固,小便滑数。【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医学纲目》卷二十九引罗天益方:固真丹【处方】晚蚕蛾1两,肉苁蓉1两,...

http://zhongyaofangji.com/g/guzhendan.html

共找到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