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读《伤寒》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冯世纶教授等以注解方式再版,为研究经方提供了宝贵资料,功莫大焉。 杨绍伊先生民国时期行医于沪上,精通考据训诂之学。以其深厚文字功底考证了《伤寒论》原序的真伪,即以“的是建安”、“均属晋音”,用“滴血验之”的方法,证实“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27.html

中药拾遗补缺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中药走向国际已经不是煎药那么简单的事情。专家建议,加强我国中药的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建设主要应从资金和政策层面上予以重视,包括:加强国家创新研究基地的建设;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实施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455.html

将络病研究深入下去 访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吴以岭教授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了有名的“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说,并创辛味通络等治法,这些历代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结晶,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极大影响。但对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病变规律和现代内涵等缺乏系统深入研究,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络病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874.html

从剂量比看经方应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在如“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中是该有便溏,还是便结”之类的临床问题上陷入无用的争论。 研究经方剂量有得 笔者一直致力于带剂量的经方类方歌括的编撰,在不断推敲中获益良多。在此将编《柴胡类方歌括》时所得略述如下: 1.柴胡类方根据柴胡的用量可以分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911.html

经方_方药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着作。把《素问》、《灵枢》记载的方剂和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合称为经方。把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称为经方。一般所说的经方系指第三说(清·...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jingfang-597.html

恶性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研究日渐深入_【中医宝典】

...GSF)等细胞因子的聚集和肿瘤细胞坏死。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只有在自杀基因治疗的同时给予免疫刺激,才能延长恶性脑胶质瘤小鼠的生存期,且CD4+细胞去除后这种联合效果消失;但去除CD8+和NK细胞并不受影响。酶前体药物治疗可避免全身应用常规化疗药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180.html

经方应讲求整体辨证_【中医宝典】

...“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经方用于临床,只有施用得当,才能效如桴鼓。笔者在临床上体会到,缺乏整体观念、顾此失彼是经方难以取效的原因之一。 笔者曾治疗一23岁学生女患者,其8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就诊于某医院急诊科,给予退热抗感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17.html

经方学派的历史发展概略_【中医宝典】

...十七卷,《金剑疭瘈方》三十卷,《妇人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共二百九十四卷。所谓“经方”,即是经验方。因前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为了不断提高疗效,重视经验的积累和搜集的。经方,是久经实践检验的效方,它是朴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69.html

中药走向主流医学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曹克将教授,在南京召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对参松养心胶囊循证医学研究的评价。 循证医学研究缘起 曹克将是南京医科大学内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心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1987年他到德国留学研究心脏病,获博士学位,1995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506.html

经方派_医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经方派指立方用药的法度比较严谨的一派医家。 【经方派】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方》载有经方十一家,内容包括痹、疝、瘅、风寒热、狂癫、金疮、食禁等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一些汉代以前的临床医学着作。后世医家称《伤寒论》、《金匮要略...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76.html

共找到131,1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