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辨证过程中,把脉象和病色的变化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综合、推断病情的方法。一般来说,色脉表现一致为顺,色脉表现不一致为逆。例如:患者面赤唇红、舌红苔黄等,都是热邪盛的病色,若出现洪数或滑数的脉象(阳脉或实脉)就是色脉一致,说明邪气虽盛,正气...
...辨证过程中,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有关病史症状、形色和脉象等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以防止局限性和片面性,以便判所疾病的标本缓急,正确指导治疗。参见“色脉合参”、“脉证合参”各条。...
...病证名。五脏俱受实热闭阻的综合证候。如心受邪的脉洪盛;肺受邪的皮肤灼热;脾受邪的腹满胀;肾受邪的二便不通;肝受邪的昏闷而不明等。《素问·玉机真脏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就是证候。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截取其某一个时间断面功能状态的综合反映,可分“证”和“候”两个方面,“证”是指对疾病所处的某一时点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的总体概括,反映该病理状态的实质;“候”是指这种病理状态表现在外的物理征象...
...指疾病急剧变化过程中,正气不支,邪气内陷,出现脏腑功能闭塞不通的病理。多因邪热、痰浊等病邪闭阻于内,故又称“内闭”。见于中风,温热病热入营血阶段,均属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这种病变的综合表现,称为“闭证”,即:神志昏迷,牙关紧闭,两手握拳,...
...稀沫,而非痰质黏稠。综合全症辨识,应属阳微阴竭,水饮内盛,兼有化热之证。口干思冷,痰稠不畅,此二症状,只要详细询问,不难得知,所憾者,余只看到阳虚水气不化一面,便复蹈故辙。设初诊时便阴阳双补,利水逐垢,或许尚可挽救。鼓瑟不可胶柱,索骥岂能按...
...体征等四诊素材基础上,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推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综合判断,以得出相对合理的证候诊断,有关病因、病位、八纲属性、病理变化等等综合概念。其重要性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说:“医道贵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
...痧症专着。三卷。清·王凯编撰。书成于1686年。原序称“深山野人”林森曾向王氏面授《痧书》,复经王氏综合古今有关文献结合个人见闻编成此书。全书详细论述痧原、辨证、治法、用药大法、多种痧症证治及治疗方剂等。内容与《痧胀玉衡》颇多重复,究竟由...
...书名。一卷。金·刘完素撰。清·周学海注。原无刊本。周学海于1884年刊行《周氏医学丛书》时,根据刘氏后裔所藏钞本收入其中。本书以《内经》有关消渴病的理论为基础,综合宋以前诸医家的有关论述和发明,对于消渴病的病因、辨证及治法作了比较深入的...
...痧症专着。三卷。清·王凯编撰。书成于1686年。原序称“深山野人”林森曾向王氏面授《痧书》,复经王氏综合古今有关文献结合个人见闻编成此书。全书详细论述痧原、辨证、治法、用药大法、多种痧症证治及治疗方剂等。内容与《痧胀玉衡》颇多重复,究竟由...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