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后一寸半,枕骨上。《铜人》灸五壮,针二分,《明堂》针四分。《素注》针三分。主头项强急,恶风寒,风眩,目佴佴,额颅上痛,历节汗出,狂走癫疾不卧,痫发瘛瘲,头偏痛。...
...属足太阳膀胱、少阴肾经、督脉之会(《灵枢》曰∶足太阳之筋,其直者结于枕骨。又曰∶足少阴之筋,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目录 《中华本草》阴(句黾)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华本草》:阴(句黾) 【出处】出自《医林篡要》:阴GOU,山龟也,头扁大,难缩入腹,居山。补心清肾之功不如龟,以其陆处也。此能滋阴清暑,为治其原。又咸能软坚,以破其寒热之结聚。在...
...而不动,故无所兼,耳、鼻、舌各兼一,目兼四,此与督脉共计十三阴也。脑为诸体之会,即海也,肾主之。是为十四阴矣。(《此事难知》)《四十七难》曰∶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此说殊有不然,夫头为诸阳之会则是...
...此治水亏火胜之剂,故曰一阴。凡肾水真阴虚损,而脉症多阳,虚火发热,及阴虚动血等症,皆宜用此加减主之。生地(二钱) 熟地(三五钱) 芍药(二钱) 麦冬(二钱) 甘草(一钱) 牛膝(一钱半)丹参(二钱)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服。如火盛躁烦,入...
...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灵枢,脉度》)。肾又开窍于二阴。故日:“人之九窍,阳七、阴二,皆五脏主之”(《古今医彻》)。每一官窍不仅与其相应的脏腑有着特定的联系,而且与其他脏腑也有密切关系,体现出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如,目虽为肝之窍,但...
...经穴名。《针灸甲乙经》名窍阴;《圣济总录》名首窍阴;《针灸资生经》名头窍阴。别名枕骨。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太阳之会。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吻合支及耳后动、静脉分支。...
...汤。临卧时温酒下。以美膳压之。金匮肾气丸 八味丸肉桂易桂枝。钱氏六味丸(一名六味地黄丸 作汤。名生料六味丸) 治肾水真阴不足。八味丸去桂、附。方中熟地黄用缩砂蜜八钱制。 按金匮八味肾气地黄本无缩砂之制。以中有附子之雄。肉桂之窜也。钱氏裁去二...
...枕大孔脑膜瘤,枕骨大孔区脑膜瘤 枕骨大孔脑膜瘤亦称为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系指发生于枕骨大孔四周的脑膜瘤,其中一半发生于枕骨大孔前缘,可向颅内生长,亦可向颈椎管内生长,常造成延髓的压迫。...
...治症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生地(二钱) 熟地(三五钱) 芍药(二钱) 麦冬(二钱)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钱)水二盅,煎服。 如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二三钱。小水热涩者,加栀子一二钱。如火浮于上者,加泽泻一二钱,或黄芩...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