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界标志的石碑或石头 boundary stone or tablet 国语辞典 區域分界處所立的石碑或石塊。 唐.韓愈.潮州祭神文五首之四:「謹遣耆壽成宇,以清酌少牢之奠,告於界石之靈。」...
...国语辞典 傳說中的上古帝王。一說為神農氏,一說為帝堯。 職官名。周代設置,掌授杖。 周禮.秋官.伊耆氏:「伊耆氏掌國之大祭祀,共其杖咸,軍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齒杖。」...
...【方歌】石疽生于颈项旁,坚硬如石色照常,肝郁凝结于经络,溃后法根据瘰历疮。【注】此疽生于颈项两旁,形如桃李,皮色如常,坚硬如石,〔兴〕痛不热,由肝经郁结,以致气血凝滞经络而成。此证初小渐大,难消难溃,即溃难敛,疲顽之证也。初起气实者,宜服...
...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儿惊瘤大如碗,实硬如石,难破者。【用法用量】白水煎服。【摘录】《普济方》卷四○六▼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圣惠》卷七十:黄耆散【处方】黄耆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麦门冬3分(去心)...
...目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耆丸 《圣惠》黄耆丸 《圣惠》黄耆丸 《圣惠》黄耆丸 《圣惠》黄耆丸 《圣惠》黄耆丸 《圣惠》黄耆丸 《圣惠》黄耆丸 《千金》黄耆丸 《局方》黄耆丸 《圣惠》黄耆丸 《普济方》黄耆丸 《圣济总录》黄耆丸 《圣惠...
...(《本经》上品) 【释名】黄耆(《纲目》)、戴糁(《本经》)、戴椹(《别录》,又名独椹)、芰草(《别录》,又名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 时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或作蓍者,非矣。蓍,...
...石硫赤(《别录》有名未用)【释名】石亭脂(《图经》)、石硫丹(弘景)、石硫芝。【集解】《别录》曰︰理如石耆,生山石间。普曰︰生羌道山谷。时珍曰︰此即硫黄之多赤者,名石亭脂,而近世通呼硫黄为石亭脂,亦未考此也。按《抱朴子》云︰石硫丹,石之赤...
...《本草蒙筌》黄耆味甘,气微温。气薄味浓,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无毒。种有三品,治无两般。木耆茎短理横,功力殊劣;(此为下品。)缺岁多收倍用,煎服亦宜。(《本经》不载州土,必出如 之贱,自产谷田,凶年多收,亦可代粮也。)水耆生白水、赤水二乡西...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