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气虚食疗方-茯苓大枣山药粥_中医食疗儿科食疗_【中医宝典】

...〖 原 料 〗: 获苓20克,大枣10克,山药2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 做 法 〗: 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 法 〗: 分3次佐餐食用。 〖 作 〗: 健运脾胃,渗湿止泻。小儿脾胃...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b33277.html

小儿厌食症药膳方-健脾炖银耳肉_中医食疗儿科食疗_【中医宝典】

...〖 原 料 〗: 银耳40克、瘦肉100克、大枣10枚、精盐适量。 〖 作 〗: 银耳泡发,瘦肉切片,与大枣同炖至烂熟后加精盐适量。 〖 法 〗: 佐餐随意食用。 〖 作 〗: 益气生津。适于脾胃气阴不足之厌食这者。 〖 评 ...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b33322.html

能够补脾益气的食物_健体活血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四肢倦怠无力。常用的补脾、健脾的食物和中药有:山药、榛子、牛肉、狗肉、葡萄、大枣等。 补脾益气...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2964.html

健脾补气药粥4款_药物养生_【中医宝典】

...便溏薄而出血者,可食此粥。 参芪薏苡粥 用料 党参10克,黄芪20克,炒薏苡仁120克,大枣10克,生姜12克。 做法 先将诸药用冷水泡透,然后加入薏苡仁,加水适量,大火烧沸,加入拍破之生姜,改用小火煨熬,至薏苡仁熟烂成粥即可,趁热空腹服,...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286.html

绞股蓝:健脾益气祛痰的良药_药物养生_【中医宝典】

...绞股蓝,味苦酸,性偏寒,以农历七八月采收为宜。其主要功效为养心健脾益气和血,清热解毒,祛痰化瘀。民间有“北有长白参,南有绞股蓝”之称,将绞股蓝与人参的功效相提并论,可见绞股蓝的作用绝非一般。 绞股蓝药理作用 1.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289.html

柏连松_(二)益气健脾为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治则以益气健脾为主,药用炙黄芪、党参、炒白术、淮山药、白茯苓、扁豆衣等。大便稀烂不成形,次数多者,可加川黄连、木香;腹痛明显者,可加延胡索、枳壳;大便粘冻者,可加川柏、鹿含草、马齿苋;胃脘不适者,可加炙鸡金、香谷芽、...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bailiansong/568-5-2.html

路志正_白术:生通便 炒健脾--跟师路志正教授日记(二十七)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健脾益气,升清降浊,且无伤阴之弊,为通便之良药,故通便多用生品。炒制后温燥之性增加,健脾化湿之力增强,常用脾虚湿盛或者脾虚泄泻。由此也足见生炒炮制之异对药物功效的影响。患者边某,女,50岁。习惯性便秘20年,进行性加重,每晚灌肠才能大便,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zhizheng/1107-2-27.html

润肺止咳话大枣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克,红枣30克,洗净后加水熬煮半小时即成。吃枣、梗,喝汤,分2次服用,每日1剂。有清热平肝、健脾养心之功效,适宜于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慢性肝炎、心脾不足者。 -大枣30克、粳米100克,煮至烂熟,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有补中...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436.html

健脾饮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1钱。【功能主治】脾气困乏,三伏之时,悠悠忽忽,懒饮馔,气力全无,少贪美味,腹中闷胀,少遇风凉,大便作泻。【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点点经》卷二:健脾饮【处方】羊藿1钱半,白茯1钱半,陈皮1钱...

http://zhongyaofangji.com/j/jianpiyin.html

大枣的营养价值_饮食健康_食物营养_【中医宝典】

...维生素P,在体内能增强维生素C的作用,维持血管弹性,增加心肌收缩,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红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有机酸、多种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B、胡萝卜素等,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养血安神、补身体的功效,...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442.html

共找到256,8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