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_《灵素节注类编》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之,怒则伤肝,悲则伤肺之类,故一脏而有五脏乘犯之病,五五二十五,及外邪传化乘之病名,何可数计乎!《难经》脉,以五脏相乘犯名五邪,有微甚之十,宜参观之。此条与前岐伯所云∶不应四时之气,而脏独主其病者,义理可以会通也。...

http://qihuangzhishu.com/622/162.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㈠(chuán,音船)①授。《素问·六节脏象》:“此上帝所秘,先师之也。”②流传,传播。《灵枢·九针十二原》:“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之为法。”③转送,运送。《素问·五脏别论》:“六府者,化物而不藏。”④。指病情变化发展。《素问·...

http://qihuangzhishu.com/167/788.htm

三焦病证的_【中医宝典】

...三焦病证的 三焦病证是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临床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也有一般的规律。早期常表现为上焦病证,多由手太阴肺经开始,进而传入中焦及下焦,这种途径称之为顺。若病邪重,病人体质弱也可逆心包。有的也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07.html

伤寒足经不手经_《质疑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止言足经,不言手经,原本《内经》热病中六节之文也。自草窗刘氏不明其理,创伤寒只足经,不手经,诞妄欺人,莫此为甚。人之金、火两脏,不过以五行为分属,岂有真金、真火,故不能伤乎?至陶节庵易之以伤足不伤手。夫既不伤手,何手六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lu5586/274-29-0.html

虚损_《虚损启微》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不论阴阳,虚损日久,皆能。有谓男子自肾心肺肝脾,女子自心传肺肝脾肾者,此其说不可信也。《难经》云∶损脉为病,一损损于皮毛,皮聚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不能营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

http://qihuangzhishu.com/298/16.htm

为什么会吃药头、反药尾呢?控制病情,实际是蒙蔽病情,耽误病情,以慢性谋杀病患。_《中医之钥》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饮食的变化、气候(感冒、交节气)的影响、情绪的变化、病情本身的演变而作每日十二个时辰、每日、每月节气(经络移),四季的变化,病情随时都在,治病应随着病情的机转而步步施治——汗吐下和、温清补泻都要捏拿得准,始能使痼疾痊愈。治病随着病情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27/51.htm

温病分气与血两个阶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关于温病,历代温病学家提出许多不同看法。主要有吴又可的九学说、叶天士卫气营血、吴鞠通三焦、柳宝诒六经、薛生白的正局与变局、杨栗山的气血等。虽见仁见智,但各执一说,使后人莫衷一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102.html

三焦辨证及其_【中医宝典】

...。 上焦病证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外感温热病的初期常表现为肺卫症状,属手太阴肺经。具有二, 顺则发展为中焦病证,逆则出现心包证。上焦病证主要是指温邪侵犯肺经及逆心包的证候,也包括头面、胸胁等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13.html

伤寒六经提纲病情$_《医理真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上面搜寻,总在这六经提纲病情上体会,即误治逆亦可知也。”可知掌握这六经提纲病情是极为重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lizhenchuan/1213-9-20.html

脾胃虚实_《脾胃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脏别论》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piweilun/811-4-1.html

共找到157,4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