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勿嫌早——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体会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故每遇气候乍变,内郁之热极易招致外邪,如此内外相应,发热常缠绵不愈。同时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偏盛,外邪易从热化,往往一开始见表证的同时便兼见里热,单纯表证者极为少见。故儿科发热多为肺胃相感,表里同病,因此小儿发热开始即是表里同病。因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986.html

外感八风之邪_《内外伤辨》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辨外感八风之邪,或有饮食劳役所伤之重者,三二日间特与外伤者相似,其余有特异名者,若不将两重别分解,犹恐将内伤不足之,误作有余外感风邪,虽辞理有重复处,但欲病者易辨,医者易治耳。外感八风之邪,乃有余也;内伤饮食不节,劳役所伤,皆不足...

http://qihuangzhishu.com/297/7.htm

汪受传医案——表虚复感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麦冬、五味子敛阴止汗。三诊患儿外感已去,肺卫不固、营卫不和症状较为突出,故治疗选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其中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煅龙骨、煅牡蛎收涩止汗,共奏补虚调和阴阳之功。 [选自万力生.汪受传儿科临医论医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03.html

所谓风邪致病表示什么意思_【中医宝典】

...如风与寒、风与湿、风与热、风与燥等,形成复合的致病因素,致病表现则兼有两种外邪的特点。因为风是外感病的主要病因,所以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甚至有时以风邪代指外邪。 凡符合以上特点的,就是因风所致的疾病。而中药中就有相对应的散风、祛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81.html

晁恩祥从风论治呼吸系统疾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晁恩祥积多年之临床经验,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外感咳嗽尚有以“风邪”为主之。其临床表现为无明显寒热之偏,而具有“风”的特点。晁恩祥分析部分咳嗽病人的临床表现,针对其阵咳、急迫性、挛急性咳嗽,以及突发、突止,变化莫测,咽痒,均具有风之特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100.html

外感病症护理_【中医宝典】

...感冒 感冒是常见的、因感受四时之邪气引起的外感病。以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恶寒、发热、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多见。病情轻者称为“伤风”,重者或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症状相似者则称为"时行感冒"。西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16.html

汪受传医案——风热夹湿,热重于湿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发病时间短,反复高热,夹有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舌苔黄腻,纳差,大便烂、臭秽,故辨证为风热夹湿,处方以疏风清热解毒为法。处方中加用六一散利湿,焦山楂、焦神曲运脾化湿,旨在分消湿热,有湿去而热孤之意。治疗切中病机,故仅服2剂发热已退。复诊时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05.html

少阴鼻衄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其母见之,大吵大闹:“从古到今,未见鼻流血用干姜附片!”。其父仍坚持服用。一剂未尽,血立止。傍晚,患儿在院内玩耍如常。【按语】鼻衄一,现代医学认为,鼻腔疾病与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祖国医学认为,与肺、胃、肝、肾等脏腑,关系尤为密切。通常外感...

http://qihuangzhishu.com/1036/43.htm

太阳病桂枝汤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腠理之内遍布微丝血管即营也。其人若卫气充盛,可为周身之外围,即受风不能深入(此受风,不可名为中风),其人恒多汗闭不出,迨其卫气流通,其风自去,原可不药而愈也。至桂枝汤所主之,乃卫气虚弱,不能护卫其营分,外感之风直透卫而入营,其营为风邪所伤,...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271.html

银屑病病因病机探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中医外科学、皮肤科学影响很大的《外科正宗》、《外科大成》、《医宗金鉴》、《外科治全书》、《外科真诠》等多宗此说,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是体内血燥、血热、血虚、血瘀等内因,招致外来风毒邪气侵入而发病,与《诸病源候论》的“风邪为主,夹以寒湿”迥然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53.html

共找到114,0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