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以上四部典籍文献,经过吕广、王叔和、全元起、陶弘景分别整理注解,得以保存流传,对中医药学发展和后世文献研究,有着深远影响。二、脉学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脉学诊断学研究出现高潮,产生了大量专著。其中王叔和所撰脉经10卷,全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3.html

脉诀考证·脉诀非叔和书_濒湖脉学

...晦庵朱子曰:古人察脉非一道,今世惟守寸、关、尺之法,所谓关者多不明,独俗传脉诀,词最鄙浅,非叔和本书,乃能直指高骨为关。然世之高医,以其书赝,遂委弃而羞言之跋郭长阳书。 东阳柳贯曰:王叔和脉经十卷,为医家一经。今脉诀熟在人口,直谓叔...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72.html

舌诊时脉诊冲击(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作者,王叔和西晋人,虽早于金镜录作者敖氏一千余年,但王叔和做过太医令,史书称他性情沉靖,博通医方,好撰述,是当时医学大师,他除编著脉经以外,还撰次过张仲景伤寒论,因此无论是医学理论造诣,还是临床实践经验都是高水平和丰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4.html

考证诸书目_濒湖脉学

...华陀脉经仲景金匮方仲景伤寒论成无己注。王叔和脉经诸氏遗书澄,千金方论孙真人。徐氏脉经文伯,巢氏遗书元方,外台秘要王焘。吴广脉赋玉函经杜光庭,太平圣惠方。 诸家注解高阳生脉诀通真子,张洁...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42.html

王叔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人)人,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他学识渊博,为人诚实,做了当时太医令。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经过连年战争,许多书简(当时还没有发明纸...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wangshuhe/index.html

脉象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理变化。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总结为二十四种;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合二十八种脉象。后世多沿用二十八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71.htm

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王叔和所撰脉经10卷,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当时脉学知识,并有许多创造发明,是中医脉学诊断学奠基之作。除此之外,梁七录隋书·经籍志等尚著录十余种脉学著作虽已亡佚,但亦可窥见当时脉学研究兴盛状况。 王叔和脉经对脉学总结 王叔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7.html

中医诊断学学习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一门实践性很强科学。光看书是看不出能力,所以有“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说法。王叔和著有脉经,该书是古代一部诊断学专著,这里王叔和,即指脉经。诊断学中讲舌红、舌淡,不看不可能体会得到;讲脉弦、脉滑,不触摸,不体验,就辨不准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28.html

内经脉法对后世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寸口分别说具体方法,但在内经中明显地可以看出对寸口脉重视,如人迎脉口诊法、尺寸诊法、色脉尺诊法等等,再向前一步就是独诊寸口法了。历史证明内经之后不久难经、仲景就提出并使用了独诊寸口法,到王叔和脉经独诊寸口法就完成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8.html

后世脉法时代学术背景及其影响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从西晋时王叔和脉经开始,脉法就进入了后世脉法时期,一直到今日仍然是在这个时期之中。它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现代。这段时间亦正是祖国医学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献时期。 脉诊虽然并没有在医学话动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9.html

共找到1,085,25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