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简历_【中医宝典】

...王叔和名熙,汉未至西晋期间高平人,其籍贯一说山东巨野,一说山西高平,后魏高湛养生方称王氏“专好经方,洞识养生之道”,唐·甘伯宗名医录谓其“性度沉静,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诊切,洞识摄养之道,深晓疗病之说”,近代对王氏是否任晋太医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47.html

脉诀考证·脉诀非叔和书_濒湖脉学

...晦庵朱子曰:古人察脉非一道,今世惟守寸、关、尺之法,所谓关者多不明,独俗传脉诀,词最鄙浅,非叔和本书,乃能直指高骨为关。然世之高医,以其书赝,遂委弃而羞言之跋郭长阳书。 东阳柳贯曰:王叔和脉经十卷,为医家一经。今脉诀熟在人口,直谓叔...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72.html

王叔和编次伤寒论质疑_【中医宝典】

...关键词:伤寒论一书是否经过王叔和的编次整理,仍是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权威性的教科书和医史书上对此不宜过分肯定。学术论坛应给这一问题的讨论留下余地。 参考文献 [1]邓曼.中医杂志1995;1(3):5. [2]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18.html

舌诊时脉诊的冲击(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这些经典性的文献中有关舌诊的内容亦未进行继承和吸收,在临床结合、指导临床辨证方面又不那么符合实际,因此它脉经无法相比。 2、脉经对脉名进行了统一的标准化,在脉经以前,脉名的名称并无统一的标准,经过王叔和的整理,对古代脉名进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4.html

王叔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人)人,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他学识渊博,为人诚实,做了当时的太医令。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经过连年的战争,许多书简(当时还没有发明纸...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wangshuhe/index.html

考证诸书目_濒湖脉学

...华陀脉经仲景金匮方仲景伤寒论成无己注。王叔和脉经诸氏遗书澄,千金方论孙真人。徐氏脉经文伯,巢氏遗书元方,外台秘要王焘。吴广脉赋玉函经杜光庭,太平圣惠方。 诸家注解高阳生脉诀通真子,张洁...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42.html

脉象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理变化。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总结为二十四种;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合二十八种脉象。后世多沿用二十八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71.htm

舌诊脉诊发展的时间差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时间和不同的人脉的关系都进行了客观的论述。脉经对于脉学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在脉学系统化、规范化上迈进了一大步。但脉经的缺点是文义深奥,不利于广泛传播,因此到宋代出观了假借王叔和之名的脉诀的出现,脉诀的特点是诗歌性质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5.html

中医诊断学学习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光看书是看不出能力的,所以有“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的说法。王叔和著有脉经,该书是古代一部诊断学专著,这里的王叔和,即指脉经。诊断学中讲舌红、舌淡,不看不可能体会得到;讲脉弦、脉滑,不触摸,不体验,就辨不准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28.html

怪脉_脉诀刊误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将死之候.机按.脉经云.来如弹石.去如解索.似通指一脉来去而言也.今此分为二脉.则脉经相反矣.宜考之.)鱼翔似有一似无.(脉经云鱼翔者.似鱼不行而但掉尾动头.身摇而久住者.是也.王叔和云.鱼跃澄澄而迟疑掉尾.吴仲广云.脉来指下.寻之即有....

http://qihuangzhishu.com/943/65.htm

共找到574,5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