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术语_中医术语_【中医宝典】

...寒无浮、热无沉 行 合剂 烘、焙 后下 滑剂 缓方 急方 忌口 剂(剂型) 兼方 煎 煎药法 降剂 胶 禁方 经方 酒剂 君臣佐使 空腹服 冷服 临睡前服 露 米泔水 偶方 泡(浸泡、渍) 炮 炮制 炮炙 片 漂 频服 七方 奇方 气味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fangyaoshuyu-698-1.html

煎药法_《伤寒六书》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一用发汗药,先煎麻黄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一用止汗药,先煎桂枝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一用和解药,先煎柴胡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一用下药,先煎滚水,入枳实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一用温药,先煎干姜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一用行血药,先煎桃仁一二...

http://qihuangzhishu.com/700/131.htm

煎药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把中草药煎煮成汤剂的方法。要根据药剂的作用而掌握火候,如发表药、理气药,多取其气,宜用较猛的武火急煎;补益药,多取其味,宜较弱的文火慢煎。同时要依据药物的性质、药味的多少及病人年龄大小而确定煎水量的多少。此外,还须留意先煎、后下、包煎等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295.htm

不同法炮制大黄功用不同_中药炮制_【中医宝典】

...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指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徐氏之论述充分说明煎药法的重要性。大黄的煎煮法,姜良铎多宗医圣张仲景之法,如大陷胸汤中大黄先煎,以治疗血热互结的大结胸证;大承气汤中的大黄后下,用作攻下实热,荡胃肠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9674.html

煎药法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把药物加水煎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内服。煎药有一定的方法:发表药、理气药多用它的气,应用此较强烈的武火急煎(煎的时间较短)。补益药多取它的味,应用此较小的文火慢煎(煎的时问长些)。煎药时加水量多少,须依据药物的性质,处方药味的多少及病人年龄...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691.htm

中医常用内治八法及施护:消法_中医疗法中医护理_【中医宝典】

...消导之剂,要根据其方药的气味清淡、重厚之别,采用不同的煎药法。如药味清淡,临床取其气者,煎药时间宜短;如药味重厚,取其质者,煎药时间宜长些。 (2) 服药:凡消导师类药物,均宜在饭后服用。中西药同服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如山楂丸与胃舒平不可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b32636.html

煎药法论_《医学源流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禽鱼羊豕,失其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专以之治病,而可不讲乎?其法载于古方之末者,种种各殊。如麻黄汤,先煎麻黄去沫,然后加余药同煎,此主药当先煎之法也。而桂枝汤,又不必先煎桂枝,服药后,须啜热粥...

http://qihuangzhishu.com/160/52.htm

《医学源流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加减论 方剂古今论 单方论 禁方论 古今方剂大小论 药误不即死论 药石性同用异论 劫剂论 制药论 人参论 用药如用兵论 执方治病论 汤药不足尽病论 本草古今论 药性变迁论 药性专长论 煎药法论 服药法论 医必备药论 乩方论 热药误人最烈论 薄...

http://qihuangzhishu.com/160/index.htm

灾区适合扶助正气中药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 可用于劳伤脾胃、中气不足、体力下降之救灾人员,防疫、解暑服用。 《伤寒论》白虎加参汤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党参。可用于有汗而高热不退者。 另据报道,有的地区中草药储备消耗殆竭。为节约药物,李建宇介绍可按北宋局方煎药法,先将药物粉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369.html

《医学源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药石性同用异论 劫剂论 制药论 人参论 用药如用兵论 执方治病论 汤药不足尽病论 本草古今论 药性变迁论 药性专长论 煎药法论 服药法论 医必备药论 乩方论 热药误人最烈论 薄贴论 貌似古方欺人论 卷下·治法 司天运气论 医道通治道论 五方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index.html

共找到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