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并发症_热烧伤有哪些并发症_查疾病_【疾病大全】

...1.休克 早期多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继而并发感染时,可发生脓毒性休克。特重烧伤因强烈损伤刺激,可立即并发休克。 2.脓毒症 烧伤使皮肤对细菌屏障作用发生缺陷;较重病人还有白细胞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弱。故容易发生感染。致病菌为皮肤常存...

http://jb39.com/jibing-bingfazheng/ReShaoShang268519.htm

烧伤败血症_烧伤败血症症状、治疗和预防_查疾病_【疾病大全】

...是积深度烧伤常见并发症。可为单细菌或多数细菌混合感染,偶亦可由真菌所致。一般早期多为单一细菌,晚期多为混合感染。多发生于烧伤后2周内,最早发生于第2日,创面肉芽形成后发生机会较少。常见致病菌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和大肠...

http://jb39.com/jibing/ShaoShangBaiXueZheng265712.htm

烧伤临床过程_《临床营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败血症)。一般烧伤48h后即可发生创面感染,伤后1~2周内,烧伤创面细菌毒素和组织分解毒素随时都可吸收入血循环而产生毒血症。毒血症产生与烧伤程度或创面严重感染成正比。烧伤2~3周,感染机会多,特别是深度烧伤创面,可随时产生菌血症。当机体...

http://qihuangzhishu.com/1002/281.htm

烧伤病程及发病规律_《外科学总论》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为主,其次是残留毛囊、皮脂腺及周围健康皮肤折皱处细菌细菌一经在创面立足,即迅速繁殖并向四周及深处蔓延。开始表现为急性蜂窝组织炎,3-5天自行消退。严重者感染可继续发展,甚至向深部健康组织侵入,形成烧伤创面脓毒症,或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导致...

http://qihuangzhishu.com/985/85.htm

全身性感染抗菌药应用_【中医宝典】

...世界范围内存在若干高耐药或多重耐药菌种,对其中与烧伤感染有密切关系产超广谱酶细菌,可选用头孢霉素类抗菌药(头孢西丁、头孢美他醇)、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混合制剂(力百汀、舒普深、特美汀、他唑仙等),也可用喹诺酮类学,效果最好是亚胺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2091.html

烧伤灼伤处理_【中医宝典】

...保护伤处作用,待伤处好转它自然会干.若水泡真的很大,到了医院(这情况想不进急症室也不行吧?)自有护士为你处理,但千万别自行弄破水泡,否则感染细菌那就麻烦大了(烧伤患者致命最大原因之一,就是遭细菌感染.) 3、不要撕去伤处粘着衣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179.html

准妈妈使用外用药也应慎重_【中医宝典】

...对人体细胞dna聚合酶也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人体dna复制。所以,妊娠期在使用各种抗病毒外用药时应慎重。 皮质醇类药:应用于皮肤病较多。这类药具有炎、抗过敏作用,如治荨麻疹、湿疹、药疹、接触性皮炎等。但是,妊娠期妇女大面积使用或长时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5243.html

食管化学性烧伤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食管化学性烧伤_查疾病_【疾病大全】

...早期阶段,激素和抗生素为主要治疗药。泼尼松(强的松)一次剂量为20mg,每8小时1次,1个疗程为4~5天,以后逐渐减量,延至几周,方可停药。根据有无感染感染程度和细菌种类酌情使用广谱抗生素。尽早采用汞探条扩张,其目的是防止管腔狭窄,早到...

http://jb39.com/jibing-zhiliao/ShiGuanHuaXueZhuoShang257584.htm

肺部感染检查_肺部感染要做哪些检查_查症状_【疾病大全】

...病人,胸部多有烧伤,较难获得准确胸部体征。因此,应注意仔细检查,有无呼吸变化及啰音等。 4.为明确感染细菌,应定期作气道内分泌物培养,最好作支气管肺灌洗液培养,以防止污染。 5.胸部X线检查。烧伤后多数肺部感染确诊有赖于X线检查。伤后应...

http://jb39.com/zhengzhuang-jiancha/FeiBuGanRan338536.htm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治疗特点和配套措施_普外科休克_【中医宝典】

...可视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指征,以防治水肿回吸收阶段全身性感染。 创面外用药可选用磺胺嘧啶银、磺胺米隆等有效抗菌剂。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病人因遭受到再灌注损伤二次打击,易发展成过度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多功能不全综合征。 因此,因采取综合措施...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3148.html

共找到851,15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