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操作过程中的十四种基本手法。见金·窦杰《针经指南》。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十四种。后世医家各有体会和发挥。如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
...征引王叔和、李东垣、朱震亨、滑寿、戴共父、李时珍等诸家脉诊学说,予以分析阐论,作者本人则另加注按,颇有发挥;此外,还择要地叙述了望、闻、问三诊;卷二考核各家脉学理论,用四言歌诀的形式分述28种脉象;并对高阳生《脉诀》进行了辨误和评述,末附脉...
...征引王叔和、李东垣、朱震亨、滑寿、戴共父、李时珍等诸家脉诊学说,予以分析阐论,作者本人则另加注按,颇有发挥;此外,还择要地叙述了望、闻、问三诊;卷二考核各家脉学理论,用四言歌诀的形式分述28种脉象;并对高阳生《脉诀》进行了辨误和评述,末附脉...
...任命书 承淡安弟子在港澳及海外影响 三、主要著作 承淡安在教学医疗之余从事著述,毫不懈怠。他一生撰写论文数十篇,出版医著12种,译作4种,主要著作有《中国针灸治疗学》、《针灸治疗实验集》、《中国针灸学》、《校注十四经发挥》、《铜人经穴图考》...
...综合性医书。六卷。明·王纶撰,薛己注。刊于1549年。此书系王氏医学杂着。前三卷医论部分,论述内科杂病以及妇产科、眼耳、鼻、齿等病证治。其中也分析了李杲、朱震亨治法及方论。末附元·滑寿《诊家枢要》;卷四风症;卷五小儿诸证及用药法;卷六附方...
...综合性医书。六卷。明·王纶撰,薛己注。刊于1549年。此书系王氏医学杂着。前三卷医论部分,论述内科杂病以及妇产科、眼耳、鼻、齿等病证治。其中也分析了李杲、朱震亨治法及方论。末附元·滑寿《诊家枢要》;卷四风症;卷五小儿诸证及用药法;卷六附方...
...精选出20首,阐发其配伍关系及方药效用,大多是他的经验之谈,颇值一读。(二)王好古对伤寒阴证学说的发挥:自宋以降,各家研究《伤寒论》往往详于三阳证而疏于三阴证。王好古曾与李东垣同学于张洁古门下,在张氏重视脏腑虚损的启示下,又受到李氏脾胃气虚...
...穴位分类名。指十四经脉所属的穴位。简称经穴。穴位的分经,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分散记述,至《针灸甲乙经》已较系统,共载有双穴3O0,单穴49,合计349穴。到清代《针灸逢源》,经穴的数字已达361次,现仍为此数。分别为:督脉28,任脉24,...
...精选出20首,阐发其配伍关系及方药效用,大多是他的经验之谈,颇值一读。(二)王好古对伤寒阴证学说的发挥:自宋以降,各家研究《伤寒论》往往详于三阳证而疏于三阴证。王好古曾与李东垣同学于张洁古门下,在张氏重视脏腑虚损的启示下,又受到李氏脾胃气虚...
...的《内经辨言》,莫枚士的《研经言》等,计约九十余种。 张世贤,字天成,号静庵,明代正德间(公元1506~1521年),四明(今宁波市)人。以医术闻名,继宋代丁德用、元代滑寿之后,对《难经》八十一篇加以图释,而著成《图注八十一难经》,刊行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