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起源与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基础上,发展为一百三十七舌,集明代以前舌诊之大成。清初张诞先著《伤寒舌鉴》,在《伤寒观舌心法》基础上,增损为一百二十,分为白、黑、黄、灰、红、紫、霉酱、蓝等八类,每类除总论外,各种图形均有说明,以舌辨证,简明扼要。后傅松元又在《敖氏伤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1.html

中医眼科学发展简史_《中医眼科学》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历代眼科皆独立成科。综上所述,由于宋元时期发展中医眼科已逐渐形成了本学科理论体系与诊疗特点,所以有了分化为专科条件。眼科独立之后,学有专攻,又大大地促进了中医眼科学术和技术发展。四、兴盛时期明朝一清朝·鸦片战争以前明、清两代...

http://qihuangzhishu.com/82/3.htm

高洪山:非线性中医视角方法论杂谈交流篇_【中医宝典】

...临床作适当隔离,理论称为中西学而临床称为中西医,如此强调是展开中学或西学理论属性讨论,并避免受到孤立临床案例信息干扰。 一 笔者看重中学中医在于其既具有气机循环理论,又具有阴阳五行经络等临床操作工具,这与国学文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712.html

重温“中医要独立发展”_【中医宝典】

...亲眼所见董老从来不用一点西药,治愈了许多西医治不好疑难杂证,使我亲身体会到中医确切临床疗效,也增加了我立志坚持中医临床底气。 来到广安门医院后,我在内三科心肺科按董老思路进行了临床实践,历时13年。其间,我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458.html

彝族医学发展1_【中医宝典】

...地方,如勒乌香薷等地名。 进入由偶婚代替群婚父系社会后,促进了社会和遗传学进步。此时,对植物知识有了进一步积累。彝族先民们在迁徙、放牧生活中不断地发现一些有毒植物,关于对毒草和中毒认识时间,大约是在“吃草籽树果”田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59.html

中医百年复兴路_【中医宝典】

... “文革”后,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报告》,这就是改变了许多中医命运中共中央7856号文件,邓小平批示说:“这个问题应该重视,特别是要为中医创造良好发展与提高物质条件。”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195.html

彝族医学发展2_【中医宝典】

...从公元初年到南诏彝族奴隶制建立之前,彝族历史经历了从勿阿纳《西南彝志》希孟遮世系第51世君长,到那意笃色76世彝族奴隶社会前期。这一时期,彝汉医药相互进行了交流。彝医使用一些有效药物也被汉医所用,并且收录进汉医医书中,如名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60.html

傣族医学发展2_民族中医傣医_【中医宝典】

...方法,其中《刚比迪萨嫡巴尼》云:导致人类疾病发生原因有四,1.“嘎麻”先天所致;2.“基达”情志所致;3.“乌嘟”自然、季节、环境变化所致;4.“啊哈腊”饮食内伤所致。 《刚比迪萨沙可菊哈》一书中讲述了有似中医看舌象诊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31.html

吴谦与《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其次是《针灸大成》、《医学入门》两书。 该书重视经脉、孔穴。全书中的歌及,有八分之七属于经脉、孔穴内容。另外,在刺灸法方面,它浓缩了三个侧面,以展示清朝针灸医学发展水平。首先从头、胸腹、背及手足等不同体位论述了145个针灸要穴,其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81.html

中医护理源流与发展简史_【中医宝典】

...占卜,而是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病吉凶。如《周记》记载以五音角、徵、宫、商、羽五个音阶、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色青、紫、蓝、白、黑来判断疾病吉凶。这是运用中医五音、五声和五色配肝、心、脾、肺、肾五脏学说,通过声音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05.html

共找到1,094,2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