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络论》评析_【中医宝典】

...诊疗,单纯中药降糖疗效不理想,中医药降糖一直处于辅助地位。仝小林教授熟读经典,勤于临证,于临床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将《内经》“脾瘅”、“瘅”理论引入临床,重新认识了现代糖尿病的机、证候、治法等,历经理论一临床一实验反复锤炼,...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565.html

妇科小论_《中医妇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为主,挟湿热者又宜清热渗湿;妇人腹痛宜通调气血为主,必须按寒、热、虚、实用药;瘕瘕宜理气散结,破血瘀,然必察正气盛衰,酌用攻补。总之,对妇科的治疗,只要从整体观念出发,施以辨证的治疗,可以收到满意疗效。...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xue/81-13-1.html

谷善饥为_《医学纲目》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瘅成为。(全文见诊经云∶五脏皆柔弱而脆者为瘅。王注云∶瘅为消热也。)已食而饥者胃疸。(平人气象论 一云∶注夏即瘅劳也。)谷入多而气少,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全文见诊生死。)□〔《灵》〕胃热则谷,令人心悬善饥, 以上皮热。...

http://qihuangzhishu.com/335/287.htm

《伤寒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桂林古本《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序 张机序 桂林左德序 《伤寒论》 ...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abinglun512/index.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谟》谓:上者,渴证也,大渴引饮,随饮随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古云其在肺,而不知心脾阳明之火皆能熏炙而然,故又谓膈也。者,中焦也,多食善饥,不为肌肉,而日加削瘦,其在脾胃、又谓之也。下者,下焦也,小便黄赤,为淋为浊...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371.htm

_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瘅又名“热瘅”,即消渴病。 【瘅】 原出《内经》,又名“热瘅”,即消渴病。“”指消耗津液而见消瘦;“瘅”指内热。瘅就是邪热内炽,灼津液,而见多饮食而消瘦的证候。...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772.html

_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上以口渴多饮为主症,有偏热偏寒的不同。 【上】 又称“肺”或“鬲”。以口渴多饮为主症,有偏热偏寒的不同。如见口干舌燥、小便多,舌红苔黄的,是偏热证,是因胃火或心火熏灼于肺,使肺阴耗伤所致。如见饮一溲二,迅速消瘦,倦怠无力,气短、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658.html

消渴肾_《外台秘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源内病者。不渴而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热结于肾。内热之所作也。所以服石之人。小便利者。石性归肾。肾得石则实。实则水浆故利。利多则不得润养五脏。脏衰则生诸焉。由肾盛之时。不惜真气。恣意快情。数使虚耗。石热孤盛。则作。故不渴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taimiyao/121-18-6.html

_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原出《内经》,又名“热瘅”,即消渴病。“”指消耗津液而见消瘦;“瘅”指内热。瘅就是邪热内炽,灼津液,而见多饮食而消瘦的证候。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xiaodan-2196.html

妇科小论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为主,挟湿热者又宜清热渗湿;妇人腹痛宜通调气血为主,必须按寒、热、虚、实用药;瘕瘕宜理气散结,破血瘀,然必察正气盛衰,酌用攻补。总之,对妇科的治疗,只要从整体观念出发,施以辨证的治疗,可以收到满意疗效。...

http://qihuangzhishu.com/81/103.htm

共找到1,180,9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