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代绝者死。老人脉,阴弱阳强,脉至而代,奇月而死。” 《脉诀》:“代者阴也,主形容赢瘦,口不能言。代脉时时动若浮,再而复起似还无,三元正气随风去,魂魄冥冥何所拘。” 《三因方》:“一脏绝,他脏代至。” 《诊家抠要》:“代,更代也。主形容赢瘦...
...步步深入;临床上患者虽然多出现复脉,但单脉并非少见,在实习期间,根据代教老师的指点先切单脉,单脉明了,复合脉亦渐能掌握。只有如此,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升华理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方能在切脉之道上悟化出活泼泼一片生机,而距“三指有隔垣之照...
...多热,骨蒸发热,脉数而虚。肺痈已成,寸数而实;肺萎之形,数而无力。肠痈实热,滑数可知;数而不热,关脉芤虚,紧数脓成。”诊家枢要》:“浮数表有热,沉数里有热,弦数为劳症,滑数为结热。” 《外科精义》:“浮而数则表热,沉而数则里热,肺脉洪数则...
...散脉以阴血亏虚耗竭在前,而阳气将绝在后,因为“阴者阳之守也,阳者阴之使也”。若阴亏耗已极,阳无所依附则浮越,故脉浮大,散而无根,似杨花无踪,故诸家多言命绝。 《脉经》:“滑而浮散,摊缓风。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瘕。脉直前而中散绝者,病...
...浮脉类:浮脉与洪脉、濡脉、散脉、芤脉、革脉以脉位表浅而相类,故均列入浮脉类,但各脉的脉象和主病又各有特点。 1、洪脉(附:大脉) 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来盛去衰,来大去长,应指浮大而有力,滔滔满指,呈波涛汹涌之势。 临床意义:主热甚。多由...
...郭元峰等诸家皆言:“缓脉主病,兼脉乃见。”根据其相兼之脉,浮-冗迟滑涩等不同,其见证各异。浮缓,风邪伤卫;沉缓、脾虚,水湿内停;迟缓,阳虚寒湿;缓而细,湿痹;缓而涩,脾虚血少,缓而弱,主气虚;缓而滑大多实热。 根据寸关尺之脉位不同,其所主...
...” 《四言举要》:“浮濡阴虚,濡小阴虚,湿留濡细。腰痛之脉,濡细肾著。” 《三因方》:“濡而弱,为内热外冷、自汗,为小便难。” 《医学入门》:“濡而弱,内热外冷,自汗,小便难。心脉浮濡虚损足多汗,肝脉沉濡恍惚下体重。肾脉沉濡,便血女胎脱,肺...
...浮脉是单因素并具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位浅在。浮脉亦为出现于医籍中最早的脉象之一。在《内经》中屡见。浮、沉、大、小、滑、涩,叉为最主要之脉象。 如《索问·五脏生成篇》:“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
...阴虚水涸。” 《脉如》:“证虚脉弱而兼之以涩,为气血交败。”弱脉之相兼脉中,《脉经》言:“尺寸俱濡弱,主发热、恶寒、汗出。”究其意义:弱脉沉而细软无力,主气血虚之证。濡脉浮而细软,主精血不足。《脉经》言:“寸口濡,阳弱自汗出。”寸口是心肺阳虚...
...芤脉本主虚候,其相兼脉主病,视其兼脉而定,有虚中更虚者,有虚中夹实者。浮芤之脉主出血之证,以其芤脉本以浮大中空之象,再兼浮者,是大出血后,浮阳外越之危候。 《脉经》:“微芤者衄血,尺中微芤,小便血。” 《三因方》:“微芤为衄血。” 《医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