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有关治国的道理在《论语》中也有重要的位置。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即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
...在这里,修养自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后正人。 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年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
...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讠宣)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7)。”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出自《大学》 【注释】 (1)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引自〈诗经·商颂·玄鸟》。...
...载苦志,学得胸中有物,为朝廷显官,治国平天下,当所为也。想俺秀才每学就文章,扶持圣主,方显大丈夫之志也。(唱)...查看全文... 【南吕】一枝花_咏庄宗行乐作者:马致远(元代) 宠教坊荷叶杯,踏金顶莲花爨;常忘了治国心,背记了《谒食酸》。...
...本章说到“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这一句是从一身讲到天下。读此句,使人不自觉地想起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所谓“八条目”。这也是从一身讲到天下。...
...,然后治之。 《管子》原文 2、治国: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
...四书 《大学》简介 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乃是彰明要先穷尽事物之理,方能修身、齐家、治国,并明明德于天下。这是就学问之用而言,所以不落虚无。而阳明之说乃是治朱子之说的末流,欲使学子返死知识于能辨能察的本心,然而...
...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11),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12),德润身(13),心广体胖(14)。故君子必诚其意。(传6) 出自《大学》 【注释】 ①(1)其意:使意念真诚。(2)...
... 从另一方面来看,《大学》的这一章反复强调以身作则,要求“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指出“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这些思想却并不因为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光彩。它既是对“欲治其国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