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济生方》。亦名崩中漏下。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病证。经血非时而下,并量多如注,谓之崩、崩中或经崩;淋漓不断谓之漏、漏下或经漏。崩漏在发病过程中常互相转化,如崩血渐少,可能致漏,漏势发展又可转变为崩,故临床常以崩漏...
...临床辨证主要有气虚、血热、血瘀三大类。分气虚不摄、气虚下陷、气滞血瘀、气郁化火、阴虚阳亢、肝不藏血、脾不统血等型。究其因则七情内伤、劳累过度、产育过多以致劳伤气血、脏腑虚损、冲任亏虚、气不摄血、火逼血行、瘀阻血不归经而致崩漏。治法上对于崩症宜...
...(原名苎艾汤) 方药及用法:苎麻根150克,五月艾根100克,猪肾1对,糯米酒50毫升,白盐少许。水煎服。加减法:兼有血瘀致漏者,加益母草,以增强去瘀生新、引血归经;兼血热者,去糯米酒加旱莲草,以增强养血清热,凉血宁血;兼气虚者,加黄芪,...
...指“气少”、“元气虚弱”。多由于脏腑虚损、重病久病损耗元气所致。一般症状有面色晄白、头眩耳鸣、心悸短气、动则汗出语声低微、倦怠乏力等。如气虚不能固摄血液,可使血不循经,发生崩漏便血、衄血等慢性出血病症,称为“气虚不摄”。指肺虚。《素问.通...
...①病证名。泛指脏气虚统摄失职,可见自汗、遗精、泄泻、遗尿、崩漏、便血等证。治宜固涩,并补其脏气。②病证名。指气虚不能摄血而见各种出血症状。治宜补脾摄血。...
...丹参酒治妇人崩中去血及产后余病。 崩漏又称“经崩”,是指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出血,淋沥不断的病症。若出血量多而来势猛者,称“血崩”或“崩中”;若出血量少,但持续不断者,称为“漏下”。崩和漏二者可相互转化。引起崩漏的主要原因有气虚、...
...热已除,更宜补血气以端其本,加减补中益气汤主之。要知崩漏皆由中气虚,不能受敛其血,加以积热在里,迫血妄行,或不时血下,或忽然暴下,为崩为漏,此证初起,宜先止血以塞其流,急则治其标也。血既止矣,如不清源,则滔天之势,必不可遏。热既清矣,如不端...
...〖 来 源 〗: 经验方 〖 原 料 〗: 豆浆1碗 韭菜250克 〖 制 作 〗: 韭菜洗净,捣取汁,对入豆浆煮沸即可。 〖 用 法 〗: 空腹时1次服下。 〖 功 效 〗: 补气温经。适用于气虚型崩漏。 附:其他相关食疗方 1、淡菜...
...名曰经漏。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为经崩。究其原因,以阴虚血热、脾肾气虚、气滞血瘀三者较常见。川芎辛温,行气活血,通常认为适用于由气滞血瘀引起的崩漏。 芎藭生地酒—原名“芎藭酒” [药物组成] 芎藭一两 生地黄汁二合 [功能主治] 治崩漏昼夜不止...
...心肺气虚证,是指心肺两脏气虚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 心悸气短,久咳不已,咳喘少气,动则尤甚,胸闷,痰液清稀,声音低怯,头晕神疲,自汗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分析] 本证多由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