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组成见表11-1。肝脏成分常随营养及疾病的情况而改变。例如,饥饿多日后,肝中蛋白质及糖原含量下降,磷脂及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肝内脂类含量增加时,水分含量下降。如患脂肪肝时,水分可降至50%-5%左右。表11-1 正常人肝脏的化学组成(按...
...浸润细胞免疫表达 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免疫表达 二、B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表达 三、其它 第八节 汗腺及汗腺肿瘤的免疫细胞化学特点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概述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二、核酸的一级...
...内质网、微粒体及溶酶体等,适应肝脏活跃的生物氧化、蛋白质合成、生物转化等多种功能。 肝脏的化学组成特点 正常人肝脏重约1-1.5kg,其中水份占70%。除水外,蛋白质含量居首位。已知肝脏内的酶有数百种以上,而且有些酶是其它组织中所没有或含量...
...其它 第八节 汗腺及汗腺肿瘤的免疫细胞化学特点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概述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二、核酸的一级结构 三、核酸的高级结构 (一)DNA (二)RNA 四、基本组织 第二节 DNA的变性与复性...
...的模板序列甚至一个DNA分子扩增107~109倍。大大提高了DNA的检测率。此法不足之外,在于其不能达到细胞或组织的定位。PCRIS技术的基本的原理是首先利用PCR技术将靶DNA片段扩增,然后用原位杂交细胞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通过标记的核酸...
...放射性标记核酸探针在使用中的限制,促使非放射性标记核酸探针的研制迅速发展,在许多方面已代替放射性标记,推动分子杂交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已形成两大类非放射标记核酸技术,即酶促反应标记法和化学修饰标记法。酶促反应标记探针是用缺口平移法,随机...
...免疫细胞化学又称免疫组织化学、其主要原理是用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检测,经过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之后,用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凡是能作抗原、半抗原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核酸...
...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糖类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中H和O的比例通常为2:1,与水分子中的比例一栗,...
...一、酶的分子组成根据酶的组成成份,可分单纯酶和结合酶两类。单纯酶(simpleenzyme)是基本组成单位仅为氨基酸的一类酶。它的催化活性仅仅决定于它的蛋白质结构。脲酶、消化道蛋白酶、淀粉酶、酯酶、核糖核酸酶等均属此列。结合酶(...
...1961年Hall开拓了液相核酸杂交技术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顺序,通过碱基对之间非共价键的形成,出现稳定的双链区,形成杂交的双链。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