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看到杏林,便联想起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董奉先生,由此将给人健康保证的中医界称为“杏林”。 董奉是汉代有名的中医大夫,相传他在府上给人治病时,不收取诊费,只要求患者在病愈之后,在他的家宅四周随意种下几棵杏树,一般是重病痊愈栽种五棵,轻病...
...□ 李琼 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 前几日,偶在书店翻阅,想找几本书读读充电,却发现一本与我儿时就崇拜的名老中医李少白有关的书——《李少白医案撷菁》。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见过李少白老先生,因为我的母亲和李老先生都在芜湖市中医院工作。那时只...
...从医五十载 未敢忘忧国----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泌尿外科专家郭应禄2006年06月02日郭应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泌尿外科领域的带头人。1982年,郭应禄主持研制了国内第一个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样机,1984年将之用于临床治疗...
...无边无际。春季繁花似锦,夏月浓荫葱葱,挂在树上的杏仁果实沉沉甸甸、金黄灿烂,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之后,人们看到杏林,便联想起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董奉先生,由此将给人健康保证的中医界称为“杏林”。提到“杏林”,便知医事。古往今来,“杏林春满”...
...而在教学、医疗、生活中,老师可以说是《大医精诚》的矢志追随者,“思邈精神”的忠实实践者。有几件很小的事情,足以见证这个说法,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老师出生于广东南海九江镇的一个中医世家,家教素严,家风崇德。他自幼勤学,继承家传而从医,继承的...
...大师邓铁涛教授在序文中写道:“这本巨著是二十一世纪青年中医和有志于发扬中医药学的人们的必读之书,是一部值得中医教育家和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续深了与主编张奇文的祖上情谊,这得从我的祖辈说起。我的祖父...
...草菅人命。你要牢牢谨记!我的一生就是在读书与实践中度过的”。的确,读书与实践(临证),二者不可偏废,是学习中医必须终生坚守的原则。 学医之初,通常是先读书、背书,打下基础,然后临证,这是大多数医家走过的共同道路。张珍玉先生说:“背诵原著,学习...
...关键词:民国 广东 中医 期刊 《杏林医学月报》 作者 摘要:广州中医药专门学校杏林医学社出版的《杏林医学月报》,1929年1月创刊,出版至1937年7月,为民国时期广东中医刊物出版时间较长、出版期数最多者,也是现今广州市内保存最完整的...
...□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名老中医之路》凝聚了97位中医名家的治学经验,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医学习之路。就读书而言,除了经典备受推崇外,还有一些书受到部分医家的特别推荐,今将与临证相关的部分书目列后,以资参研。 ...
...这是一位在当地享有盛誉的老中医。他从普普通通的赤脚医生成长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老中医,一路走来充满着奋斗的艰辛。他行医40年,以“出门看病,进门看书,治病救人,其乐无穷”为宗旨,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他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函授专科,后参加国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