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养性与养生_【中医宝典】

...□ 邬时民 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 说起诸葛亮这个历史名人,几乎人人皆知。这位三国时代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先帝刘备拜为丞相,被后主刘禅封为武乡侯。 诸葛亮的一生非常短暂,未过花甲。后人对他的健康方面评价是养性有余,养生不足。 足智多谋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946.html

三七饮食养生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古往今来,三七一直被当作中药里的一颗明珠,李时珍曾称其为“金不换”,《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三七因其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而得名。由其烹制的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390.html

古代名人养生“九诀”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一德”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字”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037.html

卷三 内篇 射集·养生_《呻吟语摘》

...闭,养德养生之道也。或问之曰“视、听、言、动、思将不启与?”曰“常闭而时启之,不弛于事可矣。此之谓夷夏关。” 今之养生者,饵药、服气、避险、辞难、慎时、寡欲,诚要法也。嵇康善养生,而其死也却在所虑之外。乃知养德养生之第一要也。德在我,...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826.html

老年保健重修养_老年起居_【中医宝典】

...安度晚年,欢度余生,是老年人的普遍愿望。要达到这个目的,固然需要社会提供保障,家庭给予扶养,而老年人自己也必须慎于修养。我国古代的医学家一再强调养生必须与养德结合。“养德养生无二术”。高濂也强调说“君子心悟躬行,则养德、养生兼得之矣。...

http://zhongyibaodian.com/laonianbaojian/a165.html

入冬养生肾为_冬季养生_【中医宝典】

...初冬,万物休眠,冬眠动物也要进入状态,怎样做好健康养生?入冬养生以肾为。 寒凉易伤肾阳       肾含真阴和真阳,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养。肾阴为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肾阳则是活动的基本动力;肾阴是肾阳的物质基础,肾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349.html

中医养生之“药食同源”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外来物质、合成自身物质、排除异己、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作用。“药食同源”正是符合这种养生保健理念的独特方式。 “药食同源”的功能符合现代营养免疫学理念。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均衡人体、调节内分泌腺,使内分泌功能正常;②具有自然的清净功效,...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762.html

中医养生文化特点_【中医宝典】

...九流十家”等学术流派,中国古哲学开始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影响着自然科学及其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医养生文化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形成 ,它深深地打上了古文化的烙印,试从以下几点分析 1.中国古哲学对中医养生文化起了奠基作用。《周易》中的阴阳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057.html

综合调养发展了养生方法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明末医家汪机著《理虚元鉴》对虚劳病提出了论治和预防措施。他说“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 2. 药饵、饮食保健大发展 药饵学说的发展的鼎盛时期从明代开始,药饵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231.html

古代名人养生“九诀”_【中医宝典】

...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8098.html

共找到483,46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