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heat] 暑,热也。——《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一寒一暑。——《易·系辞》 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土润溽暑。——《礼记·月令》 寒暑燥湿风火。——《《素问·天玄纪大论》...
...隆庆辛未冬,卢子廷和、何子明善、李子星、侄时思,相聚一堂而请曰∶《入门》书已成帙,可无规格以习之乎?予曰∶医司人命,非质实而无伪,性静而有恒,真知阴功之趣者,未可轻易以习医。志既立矣,却可商量用工。每早对《先天图》静坐,玩读《孝经》、《...
...死者多,湿霍乱死者少,盖吐利则所伤之物得以出泄,虽霍乱甚,则止于胃中水谷,泄尽则止矣。”治宜六和半夏汤、藿香正气散、木瓜汤等方加减。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急性胃肠炎、霍乱等病。参见霍乱、干霍乱条。②指一种暑霍乱。见《医学入门·霍乱》。参见暑霍乱条...
...内容广泛。董的《伤寒秘要》重在约论经义;卢之颐的《仲景伤寒论疏钞金》偏于订正注家之误。有些医家则把重点放在临床治疗上,王肯堂的《伤寒准绳》、张吾仁的《撰集伤寒世验精法》,从分析病证入手;陈长卿《伤寒五法》从论述治法入手;张介宾的《景岳全书·...
...,而概以为寒因,不几于执一遗二哉!予俯仰踌躇,万不得已,敢于翻千古之案,以开百世之觉,破迷而拔苦,遂自甘于僭窃云耳。霖按∶《素问·生气通天论》言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 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病...
...病名。小便涩痛,滴沥不尽,常伴见小便急迫、短数者。又称淋病或淋证。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医学入门·淋》:“淋,小便涩痛,欲去不去,不去又来,滴滴不断。”因湿热结聚,流注膀胱,或中气下陷,肾虚气化无力形成。其治热者宜清,涩者宜利,陷者...
...①炎热。《素问·脉要精微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②“六淫”之一,暑邪。《灵枢·百病始生》:“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③病名...
...清代临证各科都取得许多新成就,同时也涌现了众多古医籍注释本和医学全书、类书、丛书的编纂出版;启蒙医书以及入门方书的编著、出版,继明代之后空前繁荣,成为清代医学发展的一大特点。我国第一本医学杂志《吴医汇讲》的出现标志着医学学术讨论开始有了...
...炒) 泽泻(各五分) 甘草 黄柏(酒浸) 当归身 麦门冬(去心) 青皮(去白) 葛根(各三分) 五味(九个)《内经》云∶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炅则气泄,今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以黄 、人参、甘草、补中益气为君,橘皮、当归身、甘辛微温,养胃气,...
...温、暑湿、暑毒、中暑、冒暑、伏暑等之病名,几乎家喻户晓。奈何论暑专书,惟张氏凤逵《伤暑全书》已。且张氏原刻,在明天启年,相距不过数百年,其书已湮没不可觅。读医书者,于《伤寒论》后,但于有《温热论》一,若伤寒病外,只有温热病,口头日日念暑温、...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