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临床医学成就_【中医宝典】

...明代是内科杂病学术全面发展并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其特点,一是围绕金元四家与古代医学理论及医疗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所出现的不同学术流派及其学术争鸣,主要是以薛已、张介宾、赵献可等医家所代表的温补派对刘完素、朱丹溪医学主张所展开的论争,这种学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14.html

明代医家陈实功_【中医宝典】

...陈实功(1555-1636),字毓仁,号若虚,江苏南通人,明代杰出的外科医学家。 陈实功少年时期即开始习医,师事文学家,医学家李沦溟。 李先生认为:“医之别内外也,治外较难于治内。何者?内之症或不及外,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也。”此话对陈实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97.html

中药常用药引_中药煎服_【中医宝典】

...据历代文献资料记载,药引具有引经作用(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增强疗效作用、解毒作用、护胃作用、矫味作用。 中药处方讲究"药引"。药引有什么作用呢?据历代文献资料记载,药引具有引经作用(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增强疗效作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965.html

养生:用药引送药的点睛之妙_【中医宝典】

...中成药与药引配伍,是传统中成药临床使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引,又称引药,主要起“引药归经、增强疗效”的作用,同时还兼具调和、制约或矫味等功效。药引与中成药适当配合服用,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荆芥、苏叶、西瓜、梨、饴糖、冰糖等都可以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392.html

中药药引_中医知识_【中医宝典】

...药引治疗疾病十分广泛。痧痘惊疳,一向视为儿科四大要证,对药引的妙用更是别开生面。 麻疹北方称疹子,粤人称为瘩子,西北称为糠疮,江南一带称为痧子,治疗方面虽有透达、解毒、养阴三大法则,但重点在透。为了使麻疹很好透达,不致遗毒逗留,可在清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shi/b35025.html

药引知多少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中药处方讲究“药引”。药引具有引经作用(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增强疗效作用、解毒作用、护胃作用、矫味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引: 红糖:甘、温,能补中、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少腹冷痛病证时,常取红糖20~30克为引。 食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734.html

唐代医家唐代医家王焘的故事的故事_【中医宝典】

...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问世后一个世纪,唐代又出了一部医学名著,它就是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被历代医家称为“世宝”,医家普遍认为:“不观《外台》方,不读《千金》论,则医人所见不广,用药不神。”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68.html

丹青难写是精神--傅山的“高韵”(下)_【中医宝典】

...#e#   傅山苦读医药经典,思求其理,并在临证中探索和总结防病愈疾规律。他认为古学不可废,为医不可不读前人的医药著作,特别是号称四大经典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药物学知识。这些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不能推翻的可靠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52.html

官方教育--明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凡医家子弟,择师而教之,三年五年一试再试三试乃黜陟之。”上述史料表明,明代太医院设十三科,针灸仍为其中一科。 教材 规定学习的教科书为《素问》、《难经》、《脉诀》和各科紧要方书,医学生必须熟读详解。但这些书不易读懂,因此,刘纯于洪武二十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15.html

丹青难写是精神--傅山的“高韵”(下)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e# 傅山苦读医药经典,思求其理,并在临证中探索和总结防病愈疾规律。他认为古学不可废,为医不可不读前人的医药著作,特别是号称四大经典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论》。在《医药论略》等专论中,傅山阐发这些医药经典的精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820.html

共找到105,39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