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讲究_中药配伍_【中医宝典】

...。如四逆汤中的附子,强心成分为消旋去甲乌药碱,如单煎一定的毒性,方中配伍干姜、甘草同煎,既降低了附子的毒性,又增强了附子的强心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四逆汤中的熟附子片中的生物碱,在共同煎煮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甘草降低了附子的毒性。 相恶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9108.html

药用金银花质量控制研究_【中医宝典】

...挥发油含量则逐渐增加,鲜花的顺序为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金花期>银花期。 不同物候期忍冬花绿原酸的积累动态研究表明,绿原酸含量随不同物候期而变化非常大,有时甚至成为影响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时期采收的花蕾绿原酸含量可相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687.html

《伤寒杂病论》方剂学的贡献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方剂学的成就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之一。汉代是方剂学大发展的时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经方11家,274卷,但魏晋以后已亡佚。东汉末年成书的《伤寒杂病论》,必然秦汉以来医家遗方及同时各家的方剂进行了广泛择取。它以六经辨证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79.htm

阳明病茵陈蒿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阳明原属燥金,其为病也多燥热,白虎、承气诸方,皆所以解阳明之燥热也。然燥热者阳明恒之正病,而有时间见湿热为病,此阳明之变病也。其变病果为何病?阳明篇诸发黄之证是也。试再进而详论之。《伤寒论》原文︰阳明病,发热汗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289.html

配伍与疗效的变化(药物相互作用)_《医院药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特征受到另一种药物的与药效动力学方面的配伍变化的区别,在于游离药物浓度与药效反应的关系曲线无影响。1.影响吸收的相互作用,在临床上由于吸收发生变化而影响的疗效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影响药物的吸收量;另一为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二者都...

http://qihuangzhishu.com/1014/393.htm

茵陈蒿_《药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主治发黄也。【考证】茵陈五苓散证曰∶黄胆。茵陈蒿证曰∶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以上二方茵陈蒿,一方六两,一方十分。上观此二方,茵陈蒿治发黄也明矣。【互考】或问曰∶发黄之证,治之之方,其不用茵陈蒿者,间亦之,如何?答曰∶发黄、小便不利、或渴...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zheng/895-6-9.html

药物配伍禁忌_中药配伍_【中医宝典】

...的输液不得添加其他药物。克林霉素不宜加入组成复杂的输液,以免发生配伍禁忌;此外,本类药物与红霉素拮抗作用,不可联合应用。磷霉素与一些金属盐可生成不溶性沉淀,勿与钙、镁等盐相配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9100.html

茵陈蒿(图)_中医药书籍汇集【中药材大全】

...之,如何?答曰∶发黄、小便不利、或渴无余证者,茵陈五苓散主之。发黄、大便不通者,茵陈蒿汤主之。若乃一身尽黄、腹胀、大便必黑、时溏者,硝矾散主之。发黄、心中懊 ,柏子大黄豉。发黄、腹满、小便不利,大黄硝石。发黄、头痛恶风自汗,桂枝加黄...

http://zhongyaocai360.com/zhongyao/yinchenhao.html

物理化学的配伍变化_《医院药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有利于成型,大多数成分保持固态,但有时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固体药物配伍时在制造或贮存过程发生润温和液化,给制造上带来因难和影响产品质量。造成润湿与液化的原因主要四个:(1)由于药物间反应成水分,固体的酸类与碱类物间反应能形成水。如制造泡腾...

http://qihuangzhishu.com/1014/392.htm

剂型治疗男科疾病的影响_【中医宝典】

...一、根据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制定剂型 男科病情轻重缓急、虚实表里,因此剂型的制定也各不相同。虚证包括:肾阳虚,肾阴虚等,其方药大多以五子衍宗丸、金匮肾气丸、知柏枳壳多含挥发油,若将蒸馏所得挥发油全部加入药液,因一般挥发油对光都较敏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970.html

共找到564,59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