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人针灸经》,针灸著作。七卷。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与“铜人”无涉。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一-六,另附针灸禁忌一卷。原书成于唐代,作者已无可考。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附十二幅腧穴图。...
...□ 张贵才 安徽省黄山市卫生局 在“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思想的启示下,历代很多的新安儒士或在科举不第、或父母患病医治不效、或见庸医误人而毅然决然弃儒弃贾,纷纷走上岐黄之路。由于他们许多人都是从小熟读经史儒学典籍,由儒而医,他们“一以儒理为...
...本草纲目》,而至晚清考试则多从《医宗金鉴》出题。从清代的针灸文献看,也是受《医宗金鉴》、《类经图翼》影响最大,许多针灸书实际上就是此二书化裁而来。 清初至民国时期,针灸医学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公元1742年吴谦等撰《医宗金鉴》,其《医宗金鉴?刺灸...
...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 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
...及诸家针灸医论之精要;卷四专论经穴考正,校正铜人经穴之讹误,包括骨度、仰人伏人部位图、背胸腹部折法、同身寸法、周身骨部名目、十二经络次序、十四经穴图、十四经穴考、经外奇穴等内容;卷五列述了四十多种病症的针灸治疗取穴方法,并有各种小儿诊法和...
...题中“代父”当指代父亲作送别诗,不是代父送客。“新安”是歙州(今安徽歙县)的别称。明万历年间于广东新设新安县,那已是陆娟之后的事情。 这首诗设色艳丽,如同画卷,颇有女性的特点。全诗用二幅画面组成。前二句一幅,为告别图,后一句一幅,为江上...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这两句是全篇的总起。“客”,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写,都是从诗人“喧呼闻点兵”五字中生出。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这是杜甫的问话。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定制:男女十六岁为中男,二十一岁为丁。至744年(...
...宋代置太医局设太医院开展医学教育。 机构设置 宋代置太医局设太医院开展医学教育。除此之外,自公元1061年以后,各州、县都仿效太医局开办医学教育(当然包括针灸教育),普遍设立医学教育机构,并从现任官员中选拔精通医术与文章者,兼任医学教师,...
...少俞之徒,内考五藏六府,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肇自轩岐之语,或涉依托,而古奥渊微,咸称遐远。则针灸攸自,其来尚矣!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方诸针灸,理法尤然。故自《灵枢》垂典,...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