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Ⅰ是由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转变而来,因此可反映肾素活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维持血压、水和电解质平衡、内环境稳定起重要作用。 血浆:11~88ng/L。 降低: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特发性或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癌、...
...血管紧张素Ⅰ是由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转变而来,因此可反映肾素活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维持血压、水和电解质平衡、内环境稳定起重要作用。 降低: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特发性或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癌、肾上腺皮质增多症激素合成缺陷等...
...血清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是一种结合糖蛋白,含有锌元素,属二肽羧肽酶。可使血管紧张素I形成具有升血作用的血管紧张素II,后者使血管进一步收缩、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也可使具有降压作用的舒缓激肽灭活,还可能直接作用于...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是一种结合糖蛋白,含有锌元素,属二肽羧肽酶。可使血管紧张素I形成具有升血作用的血管紧张素II,后者使血管进一步收缩、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也可使具有降压作用的舒缓激肽灭活,还可能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醛固酮的分泌。是...
...ESC2007年会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圆满结束。然而,世界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却并未画上休止符。尤其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在抗高血压联合治疗合理方案中地位如何?在房颤以及收缩功能尚存的心衰患者中是否能有更多的益处呢?ESC2007年会...
...内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或间歇2~3疗程后,能阻止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潘生丁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手指坏疽部位可外用硝酸甘油贴膜。此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在心血管中是否能够取代ACEI?这个问题,并未形成共识。 她介绍说,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Ⅰ,再产生血管紧张素Ⅱ,通过作用于AT1受体、AT2受体产生生物学效应。ACEI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降低血压,抑制血管收缩,...
...血管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紧张素Ⅱ等,也可使内皮释放EDRF,后者可减弱缩血管物质对血管平滑肌的直接收缩效应。在离体实验中可看到,将乙酰胆碱作用于内皮完整的血管,引起血管舒张;而将血管内皮去除后,乙酰胆碱则使血管收缩。2.血管...
...阶段,目前已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鄄CEI)和他汀类药物,在体内和体外肺纤维化模型中均显示了抗纤维化作用。体外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具有促成纤维细胞有丝分裂作用的血管...
...为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ⅡRA)在糖尿病性肾病(DKD)治疗中的相对益处和害处,澳大利亚Westmead儿童医院Strippoli等检索了Medline(1966年至2005年12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