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重读书_《友渔斋话》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宣明》四书,补长沙所未及。如改桂枝麻黄各半汤为双解散,变十枣汤为三花神佑丸,可谓青出于蓝,真有功门者。同时张子和者,作《儒门事亲》,方分汗吐下三法,其曰吐中汗,泻中补,圣人止有此三法,无第四法,乃不易之确论,于是世人知刘张之派...

http://qihuangzhishu.com/715/29.htm

贯》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巫闾子医贯序 卷之一\玄元肤 内经十二官论 阴阳 五行 五行各五 卷之二\主客辨疑 中风 王安道中风辨 口眼 斜 厥 伤寒论 温病 郁病 卷之三\绛雪丹书 血症 附方 卷之四\先天要(上) 八味丸方 张仲景八味丸用...

http://qihuangzhishu.com/728/index.htm

《中国籍通考》著录籍作者考辨_【中医宝典】

...也没有必要撰写《曹翕寒食散方》。[1]《通考》将“皇甫谧”三字自书名中析出当作作者,不妥,该书应著录为:皇甫谧、曹翕撰。 4《医学权衡》 医学权衡.吴显宗.佚.徐春甫曰:吴显宗,字用良,号雪窗,休阳人,家世业儒,忠性好……(《通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26.html

曹丕《典·论文》简介_【三国演义】

...传诸无穷。 《典·论文》的出现,与建安时期文学的繁荣和文人相互切磋的风气密切的关系。 同时,它的出现,又反过来提高了文学的社会地位,推动了文学的繁荣发展。《典·论文》是中国文学走向成熟和自觉的重要标志。它的见解对后人有着深刻的启迪和...

http://wenxue360.com/sanguoyanyi/archives/204.html

张声驰序_《原》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昔外父章次柯先生尝云∶万事万物,各其原。儒之道原于孔孟,之道原于歧黄,歧黄之《灵》、《素》,乃医书之大原也。汉之张仲景深参《灵》《素》之秘,人称南阳圣,所传《伤寒》《金匮》,后世奉为圭臬。晋唐以下,代有传人,着书之多,汗牛充楝,其上...

http://qihuangzhishu.com/713/5.htm

古代文人如何养生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医学家陶弘景说过“饱食,不用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散步时须徐步缓行,老弱者不妨执杖相助,强调散步的方法和妙处。 宋代文人沈存中说过:“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则神安道胜也。”《礼记·内则》也提出“五日则汤清浴,三日具沐”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31.html

“四塔”_民族中医傣_【中医宝典】

...不可缺少的物质元素,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致病因子。 傣认为:万物形,人体形,不离四塔。四塔的相互平衡作用,维护、推动着五蕴(机体)迁流不息的运动变化。生理、病理、诊断、理法方药,临床各科,始终贯穿着四塔。 “四塔”是傣医学中主要的理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12.html

苏东坡的眼病_【中医宝典】

...宋代医药非常发达,士大夫文人喜欢说病,也是出于时代风气的浸染。但苏东坡似乎与一般士大夫不太一样,他说病往往自己特有的语言和特有的观点。 东坡是个大文人,也是一个大杂学家和博物家,兴趣爱好之多,恐怕中国文人中很难有人可以与他匹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886.html

自叙_《》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噫噫噫,何易言哉!之为道,广矣大矣,精矣微矣,危乎危矣!举凡古今中外,学问事业,无难于此者矣。名为卫生去疾之道,实不止于卫生去疾已也。盖合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而一以贯之,且更难焉者也。非探天地阴阳之秘,尽人物之性,明...

http://qihuangzhishu.com/291/3.htm

《侣山堂类辩》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 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针经》 伤寒书论 《金匮要略》 诊法 识脉 音声言语 望色 问因 伤寒传经辩 阳证阴证辩 阳剧似阴阴剧似阳辩 阴证本于阳虚辩 邪正虚实辩 阳脱阴脱辩 病新故辩 饮酒伤...

http://qihuangzhishu.com/803/index.htm

共找到448,11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