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用来治疗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心理疾病的一类药物,可能会对某些老年糖尿病患者造成危险。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开始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之后,因为高血糖(血糖浓度升高)而住院的风险会增加。 研究人员说,抗精神病药物越来越常用来...
...尿石症病人的发病年龄高峰在25~40岁之间。则有两个发病年龄高峰,即25~40岁和50~65岁。出现第二个高峰的原因可能与绝经及骨质疏松有关。20岁以前患尿石症的相对较少。儿童结石多数发生在2~6岁,常与感染、畸形、营养不良有关。随着...
...BMD变化在老年男性与女性中是相似的。但是缺少有关BMD的变化及药物作用后骨质更新对男性骨折率影响的数据。所以仍需研究对女性有抗骨折作用的药物是否能降低男性骨折的危险度。 查询更多 骨质疏松 信息 ...
...美国学者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治疗前列腺癌,可使骨折危险增加。(J Urol 2006,175∶136) GnRH激动剂治疗可显着降低病人骨密度,几项回顾性研究显示,用GnRH激动剂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
...心肌梗死、卒中及死亡)独立预测因素。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患者若发生大出血,其死亡危险可增加2~8倍,并与出血程度密切相关。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会进一步加重出血危险。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通过选择性与血小板表面GPⅡ...
...对引起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病因,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潜伏”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又经常被我们忽视甚至遗忘,它就是药物。究竟哪些药物会引起ED呢? 心血管药物。抗高血压药物导致ED的报告最多,现在一般认为在抗高血压药物中,最常引起ED的主要...
...研究指出,目前许多临床医生并没有意识到应用激素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存在着发生骨质疏松的潜在风险。 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于依赖激素调节的骨重塑系统的失平衡而导致了骨密度的丢失,在临床上以骨骼的脆性增加,易为特征。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相关的...
...给予。 老年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常伴有骨折,因此需要及时进行预防治疗。一方面减缓骨丢失率,另一方面在于恢复已丢失的骨量。还应缓解症状。目前常用药物一种是抗骨吸收剂,如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及双磷酸盐。从理论上讲,这些抗骨吸收剂可增加由于正常骨...
...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公告今年第5期报告称,最近的研究提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经绝后妇女外周骨折危险增加相关。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包括罗格列酮及吡格列酮,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转归和进展试验(ADOPT)是一项随机...
...法国学者最近一项研究表明,老年人用抗胆碱能药虽然不增加痴呆危险,但是轻度认知功能损伤的危险增加。该结果于2月1日在线发表在BMJ上。 法国蒙特利尔市Ancelin医师说,医师不仅通常没有认识到抗胆碱药物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损害,还低估这类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