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肝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生于两臂之痈疽。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陈干疽。多因体质素虚,复由风热之毒壅结所致。好发于两臂,其状若疖,但疼痛难忍,肿胀,或剧痒甚。治宜扶正祛邪,内服加味黄芪汤。...

http://qihuangzhishu.com/167/397.htm

针灸拔罐合治面瘫_针灸临床_【中医宝典】

...针灸过后,辅以火罐疗法,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以突发一侧的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病前常有受凉、受潮湿、吹风史。此病不受...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67.html

玛瑙内伤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系指黑睛宿翳、圆斜不等、薄而色黄白或微红似玛瑙的病证。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玛瑙障。本病多由内伤肝胆,真气津液受损所致。治宜扶正祛邪、明目退翳。方用补肝散加减。参见宿翳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1/2031.htm

妊娠中恶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人有忽然心腹刺痛,闷乱欲死,谓之中恶。”多因孕妇体弱,中邪恶之气所致。治宜扶正祛邪安胎。方用当归散(《证治准绳》:当归、丁香、川芎、青橘皮、吴茱萸),或用金银藤煎汤饮服。...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1.htm

肺气肿中药方剂_【中医宝典】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涎壅盛。 【治法】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方名】三子养亲汤加味。 【组成】苏子10克,白山药60克,元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长天方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2238.html

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针灸治病是采用独特的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达到其防治疾病的目的,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 调和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对于这些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运用针灸方法则可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97.html

妇女膏方调理_【中医宝典】

...专有名词,与西医的处方有很大区别,中医的“方”是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及阴阳平衡理论为指导,深刻体现了理法方药、君臣佐使的学术内涵。膏方是一种高深的中医治疗技术,医生必须解决体质辨证、病理辨证、扶正祛邪的因果关系;必须洞察服用膏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256.html

肺气肿_中医方剂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肺气肿 【辨证】痰涎壅盛。 【治法】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方名】三子养亲汤加味。 【组成】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生山药60克,元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长天方。...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7171.html

疫喉便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指患疫喉后,邪毒下陷而致大便溏泄。邪盛正虚则便溏而神昏、痧隐喉烂,宜急扶正祛邪,兼顾醒神开窍,但不宜止泻,以免敛邪之毒,方选葛根芩连汤或白头翁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若属疫喉初愈,脾虚虚弱所致下陷便溏,宜健脾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506.htm

正虚邪实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指虚证、实证同时并见。①疾病治疗不当,或邪气过盛,使正气已虚而邪实仍在。②原来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感受实邪,出现正虚邪实的证候。《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通常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治疗须扶正祛邪。...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159.htm

共找到84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