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 记者白毅报道 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从而在世界上首次证明了iPS细胞的全能性。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Nature》)7月23日在线发表了...
...这与紫杉醇抗癌作用机制相似。此外,他们在动物实验中也发现,8个新海星皂苷在荷癌小鼠体内均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我国首次从面包海星中发现的8个新海星皂苷,不仅使国际研究海星皂苷家族的化合物数目突破了100个大关,而且为进一步开发抗肿瘤新药...
...诊断”提高到“亚临床期诊断”阶段;第二次飞跃则使亚临床期诊断提高到1cm肝癌水平,而且使临床期肝癌的诊断更为准确,术中超声的应用又使治疗水平有明显提高。由新技术带来的还有概念的更新,“亚临床诊断”的概念已完全更新了过去100年肝癌的诊断概念...
...18抗体与同位素标记物(碘[1311]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成为第一个获得新药证书的肝癌单抗靶向药物;(3)建立具有专利技术的单抗双段制备与放大工艺;(4)获得HAb18G/CD147新分子,阐明该新药靶向杀伤和靶点封闭的药理机制。该项成果获...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西医认为该病主要由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饮用水污染以及化学致癌物等多种因素导致,治疗以手术、放化疗及生物治疗为主。中医根据其症状和体征,将之归属到“肝积”、“症瘕”,“攻坚”,“下血积”、...
...新华社哈尔滨8月27日电(记者范迎春) 经过10年努力,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成功地从大豆中提取出高含量天然维生素E。由浙江大学和黑龙江九三油脂公司合作研发取得的这项成果8月22日通过了中科院专家鉴定。 专家认为,这项国内首创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
...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其中发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关系最为密切,我国肝癌患者中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约占90%。所以,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afp和肝脏b超。另外,近年来hbsag阴性的肝癌病人增加,这可能与丙型肝癌病毒感染...
...美国SCI杂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形态学》也将以摘要的形式在国际上发表不久前由北医召开的“2003SARS临床、病理和发病机制国际研讨会”上的130篇文章(其中90%以上论文为国内学者所著),其中一部分论文还将以全文发表。国内学术会议论文...
...生物医药分析试验室的建立和管理方面的指导。 ▲发展研发外包加强技术储备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员曾提出,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之一是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其中包括,积极承接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转移,提高国际分工地位。 近年来,跨国企业为了降低研发...
...偏重于体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总的说来,缺乏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研究。因此,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医学文化人类学”的概念,实质上还是严格意义上的医学人类学的概念,只是为了强调医学人类学不属于体质人类学——因为医学人类学同时研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