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非淋,急粒,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 或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包括所有非淋巴细胞来源的急性白血病。...
...更好的载药体系。通过制剂学的手段,如应用乳剂、脂质体、纳米粒等给药系统可以达到良好的淋巴靶向效果。 淋巴靶向给药载体的选择应以生物降解性物质为主,目前用于靶向淋巴给药系统的生物降解载体主要有两大类:天然载体,如白蛋白、球蛋白、右旋糖酐、乳糜...
...慢性粒细胞的特点是粒细胞过度生成,主要部位是在骨髓,但也在髓外部位(例如脾和肝).虽然粒细胞的生成占优势,但恶性克隆也包括红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甚至某些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正常的干细胞系依然保持,在化疗抑制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道、CNS或淋巴结。T(8;21)AML具有髓外浸润特点,绿色瘤较多见。一般认为有绿色瘤的白血病对治疗的效果较差,预后不良。 11.口腔并发症 (1)牙龈增生:AML中M4、M5亚型常见牙龈增生。白血病性牙龈增生沿唇侧...
...西医治疗 主要应对白血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症治疗肾脏病及防治尿酸性肾病。 1.白血病的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泼尼松、长春新碱或环磷酰胺等联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多采取三尖杉碱、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糖胞苷及泼尼松...
...1845年以脾大、贫血和粒细胞增多为特征的CML被临床医师所认识。直到1960年Ph染色体发现以后,对CML的认识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951年Dameshek首次提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
...有效患者随后常出现髓外复发,这可能与AML的增殖活性,内源性耐药和白血病负荷高有关。DLI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是发生GVHD和骨髓抑制,是导致感染、死亡的常见原因。有人从小剂量开始,采用剂量递增,分多次给予DLI(D3 T细胞从6×l06/kg渐...
...安全性更好。而对于曾经接受过其他抗癌治疗而病情仍在恶化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易瑞沙治疗可使约1/3坚持治疗的患者存活1年以上。 当然,费用高也一直是很多患者对靶向治疗望而却步的一大重要原因,很多患者非要拖到其他治疗都无效后,才会想到它...
...治疗反应好,CR率高,长生存期者多,但儿童患者、伴髓外病变者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寿命较短。男性M2患者常伴Y染色体丢失,女性常伴X染色体丢失。 3.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又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骨髓早幼粒细胞>30%。...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具有“费城染色体”(Ph 染色体)。每个有核细胞内都有染色体存在,Ph染色体是由于第22号染色体断裂造成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第9号染色体和第22号染色体上有一段交叉互换,第9号染色体的断裂和“ABL”基因相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