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之五脏情志论_心理保健_【中医宝典】

...五脏情志论是在“形神合一论”及“心主神明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情志内脏相关及心神在情志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这一理论具体体现了中医心理学的心理生理统一观,阐明了情志活动具有脏腑气血生理基础,情志变化是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不仅指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libaojian/a1211.html

中国心理治疗史_【中医宝典】

...重建有利心身健康的个人价值体系。”(彭旭,2003)可以看出,这个疗法已经开始剥离了时代背景对其影响,而且在治疗模式方面比较系统。 曾经被冷落的传统心理治疗模式也开始重新获得了的关注,对情志疗法的总结和运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其标志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300.html

浅谈中医情志护理临床意义_【中医宝典】

...达到早日康复之目的。它适应于临床各科疾病的心理治疗。 1 情志护理的临床意义 2 情志护理的方法 2. 1 谈心 2. 2 释疑 2. 3 开导 2. 4 讲解 2. 5 暗示 2. 6 移情 2. 7 2. 8 适应 2. 9 鼓励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406.html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_【中医宝典】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就是说明这类病理情况。  4、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由于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对于任何疾病,无论其病情如何复杂多变,都可以用阴阳学说加以诊断。中医诊断疾病首先要分清阴阳,既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证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34.html

《内经》谈影响情志的十种因素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主要研究每一年的气候变化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关系,常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不同年份的气候特点,如“太阳司天”、“岁木太过”等。《内经》认为不同年份的运气会对人的情志产生影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阳司天,寒淫所,则寒气反至,水且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344.html

运用中医五行学说治心身疾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周旭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配对五行;将人体的各种情志和表象,归结为以“五志”为特征的五种情志变化,配对五行。“五行”“五脏”、“五志...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316.html

中医医案学的历史成就_【中医宝典】

...,要升华新的理论,均有必要认真研究中医医案学。本文就中医医案学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予以概述。 悠久的历史 刘权之在《杏轩医案》序文中说:“医案之作,谓《灵枢》、《素问》并传可也。”而谢利恒则认为医案之作始于《史记》,两说孰是孰非?言始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01.html

中医理论五行学说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季节为序,资生、相养助,叫五行相生;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间为序制约、抑制,叫五行克。有相生则不会导致某行的不足,有克则不会造成某行的太过,从而保证了一年之中气机变化的稳态。《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五行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418.html

“以情情法”调七情_心理保健_【中医宝典】

...“以情情法”又称“情志制约法”,具体可分为“五脏情志制约法”和“阴阳情志制约法”。 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心身变化。 对影响心身健康的不良情绪的调节,可根据中医学的“情志”之理,运用“以情情法”来调节太过的七情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libaojian/a1184.html

五行学说_【中医宝典】

...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 祖国医学中,首先以归类的方法,说明人体各部位之间,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在五行归类的基础上,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说明人体各部之间在生理过程中的关系。在病理情况下,也以这种关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65.html

共找到526,77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