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每一疾病都有各自的病名,如有头疽、红丝疗、蛇串疮等,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病原因、病机变化与转归、预后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临床应先辨病,明确诊断。但同一疾病在发病不同阶段,或...
...可以在用药后部分缓解,但局部触诊在与块中触及质硬有棱角的孤立性肿块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通过各种现代辅助检查手段,最终病理活检而尽早确立病名,不要贻漏病情,强调首重辨病,辨证参合在辨病之中,注重辨病与辨证二者的相关性。...
...六腑病候之一。小肠受盛胃中水谷,主转输清浊,与心相表里。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客寒蕴热、气滞郁结或气虚不禁所致。临床表现多见二便失常,并可兼见心经症状。《灵枢·邪气脏府病形》:“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
...重症,较为难治。通过中医理论辨证,病情显而易见: 1. 从经络辨证:小指指甲外侧灼痒的那个点,是手太阳小肠经的“少泽穴”,司外揣内,说明小肠有病变,询问得知:“经常口烂”,小便频数灼烧。 2.从脏腑辨证: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小肠发病,关乎于心...
...应用于杂病,又是其他各种辨证的基础。八纲辨证,是与脏腑辨证密切相关、互相补充的一种辨证方法。脏腑辨证是八纲辨证的深入和细化。这些辨证方法,虽有其各自的特点,对不同疾病的诊断上各有侧重,但又是互相联系和互相补充的。(仲义居) ...
...先生在认识疾病上,有完整的思想体系,较早地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论,认为整体观与动态观是辨病辨证的源泉。对辨证论治中的学派之争,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处理。脏腑辨证与以方统病,先生提出“合之则兼美”。既要为病寻药,又要重视辨证论治。...
...归纳。如疾病的类别,可分为阴证与阳证;病位的深浅,可分为表证与里证;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寒证与热证;正邪的盛衰,可分为虚证与实证。但它只是一种分析疾病共性的方法,远远不能表达脏腑经络受邪以后的病理变化。这就需要运用其他辨证方法.并使两者结合起来...
...指心与小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这种相合是脏和腑互为表里(脏为阴属里,腑为阳属表)的关系,“心与小肠相表里”,主要是通过心和小肠经络之间的联系和某些生理功能的相互配合而体现的。治疗心或小肠的病症,有时可以通过这种“相合”、“相表里”的关系...
...病证名。指心与小肠两经实证。《千金要方》:“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阳俱实者,手少阴与巨阳经俱实也。病若头痛身热,大便难,心腹烦满,不得卧,以胃气不转水谷实也,名曰心小肠俱实。”治宜通腑泄热,或兼导赤清心。...
...“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