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宝传》三十卷,成书于宣和六年(1124),可说是惠洪禅学的代表之作,书中辑录唐末以来禅门各家宗师“斩然绝出者”八十一人,记录其平生简历,参学行事始末,机缘语句和思想言论,各为一转,传末附以简短的评论,“行其褒贬”。僧宝传 目录◎ 序◎...
...简历 1888年1月12日 出生于四川省梓潼县。 1895?1902年 读私塾、小学。 1903?1905年 随祖父学医。 1906?1954年 在 四川梓潼和成都开业行医。 1955?1975年 任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科医师、内科主任,...
...有所取舍 张子和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为中医理论(特别是攻邪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的“攻邪论”,主张治病应“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正如张大明先生所言,张子和的主张存在学术观点偏执(只重视外因,忽视...
...不单是指摧吐,凡豁痰、引诞、催泪、喷嚏等上行的治疗方法都属此类;下法,不单指泄下,其他像行气、通经、消积、利水等能够驱除里邪的方法亦尽属此类。因此,张子和归纳的“汗、吐、下”祛邪法,实际上是中医理论中“扶正祛邪”法中以祛邪为主的这部分内容。而...
...阴。发散归于汗,涌归于吐,泄归于下。渗为解表同于汗;泄为利小便同于下,殊不言补。 所谓补者,辛补肝,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更相君臣佐使,皆以发腠理、致津液、通气血而已,非今人所用温燥邪僻之补也。盖草木皆以治病,病去则五谷、果、菜、...
...金代医家。字知几。易州(今北易县)人。三岁识字,七岁能草书作大字,一时目为神童。晚更喜医,与名医张子和游,尽传其学,并为张子和《儒门事亲》润色。着书为文精密,奇健,诗尤工致。...
...三法指汗、吐、下三法。 【三法】 指汗、吐、下三法。金.张子和《儒门事亲》认为汗、吐、下三法可以包括其也治法。他认为使涎液流出,用[口畜]暗鼻药引嚏,用点眼药催泪,凡是作用向上的都属于吐法。又如灸、蒸、熏、洗涤、熨、烙、针刺、砭刺、按摩,...
...下乳汁,攻伐症积、逐水.通经行血、降气,凡作用向下的都属于下法。张子和这种说法,仅是一家的主张。实际上,汗、吐、下三法不能包活八法中的其他五法。 ...
...,喜游历,好摄生,尤以炼制丹药为趣,倾家之产不计,以鬻香药为业,曾为王衍的太子率官。 李珣对药学颇有研究,他曾游历岭南,饱览南国风光,认识了许多从海外传入的药物。著有《本草纲目》等著作中。 ...
...人余午亭习医,渐有成,余勉其出游。遍历三吴、江浙、荆襄、燕赵等地,师医道贤于己者,由是医学大进,兼之热心治病救人,声名很快传播开来。 吴氏著有《医方考》系方书,按病证分24门,每门下收方若干首,共收方剂700余首。《脉语》阐述了取脉方法、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