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因心动过速起源点多位于希氏束分叉下左束支后分支或前分支和右束支高位,亦称为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的10%左右。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病原因未明,许多研究认为其发生机制与折返或延迟后除极的触发激动有关。与缺血性心脏病...
...类药物、抗心律药物奎尼丁、拟交感胺药物、青霉素过敏等。 (3)特发性室速:是指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在室性心动过速的总数中约占10%(7%~56%)以青壮年居多,病人可能存在心脏病,特发是相对而言。 (二)发病机制 1.折返...
...(一)发病原因 目前报告的持续性交接区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均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但一些患者可因心动过速长时间地反复发作而导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发展为心肌病、心脏扩大。 (二)发病机制 现经解剖与电生理、外科手术与射频消融均已证实PJRT为后...
...1.临床表现 (1)症状: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并不一致。 ①有症状:可出现心慌、胸闷、胸痛、黑蒙、晕厥,其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经治疗或自限性突然消失,发作时病人突感心悸、心率加快、精神不安、恐惧、心前区不适、头或颈部发胀及跳动感。...
...、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预后及治疗反应上包括一组不同性质的室性心动过速,是指连续3个或3个以上起源于心室的搏动。儿童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120次/min(成人为>100次/min)。关于婴幼儿室速时的最低心率界限目前意见尚不统一...
...副交感神经系统平衡失调引起。有的报告IVT呈家族性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电生理研究其发病机制可能为浦肯野纤维网微折返或触发活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最为常用的是根据室速的起源部位进行分类。特发性室速经典的起源部位为右室流出道和左...
...一阵室性心动过速的第一个室性QRS波群之间的间距)恰与其他短的或最短的室性异位搏动间期或最大公约数的整数倍数时,则可诊断为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2.与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频率为70~130次/min)的鉴别 此时则...
...性心动过速。此类PVT多数起自折返激动,少数可能由于晚期后除极引起的自主活动。 (二)发病机制 与成人相同,小儿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与所有其他心律失常相同,即自律性异常、触发激动与折返机制。以目前的认识程度还不可能确定某一室性心律失常的...
...1.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因其P′-P′间期、R-R间期及P′-R间期常不规则,易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相混淆,但如能肯定异位P′波的存在。则较易鉴别。 2.室性心动过速 当伴有差异性传导的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可似室性...
...减慢而转变形成。有报告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可应用洋地黄治疗,在转复为窦性心律之前引起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而形成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 (二)发病机制 由于房内异位兴奋灶自律性增强,抑或由于触发激动所致。因有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所以可排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