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结果显示,胃黏膜的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在胃上皮组织的空间分布上与胃癌高度一致,应考虑更易于癌变。为研究能够早期检测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研究者依赖淋巴细胞杂交技术建立了28561株杂交瘤细胞,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了“MGAgs胃癌抗原”。它们对...
...香港大学医学院首次发现部分淡水鱼肠内含有一种“香港海鸥型菌”,可以导致严重肠胃炎。但他们同时强调,只要将淡水鱼彻底煮熟,就食用安全,毋须惊慌。 从事这项研究的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副教授胡钊逸说,他们在2002年收集了3000多名社区感染...
...新华网天津8月31日电(记者 杜继昌)我国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一个新的干细胞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为干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添了“新丁”。这将为现代生物制药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重大影响。 新的干细胞因子——...
...由内蒙古医学院一附院医师赵海霞主持的“CD23分子对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研究”,继在国内首次研制出CD23单克隆抗体,并通过实验证明了CD23对B细胞促增殖、分化作用后,最近又发现CD23和NO对白血病肿瘤细胞凋亡有重要调节作用...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写道:“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在这个时期里,中医药事业也得到了巨大的进展。出版了医学百科全书《圣济总录》一书,书...
...往往会吃过多;为什么我们在吃过饭后,即使肚子都快被撑爆了,仍会继续吃餐后巧克力。 研究显示,脑肠肽可让动物获得跟从可卡因或酒精里获得的一样的愉悦感。现在德州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的一项实验显示,脑肠肽还能促使已经吃得肚儿圆的人渴望继续摄入...
...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曾在全世界流行,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对人类危害极大。过去,大约1/4的病人会被天花夺去生命,侥幸生存下来的病人,因脸上丰富的皮脂腺遭天花病毒侵害,常常留下永久性瘢痕,俗称“麻脸”。1980年,第33届世界卫生...
...据海外媒体报道,以色列本古立昂大学与索罗卡大学的医学中心首次发现麻疹病毒可能与何杰金氏症有关。 何杰金氏症是一种恶性肉芽肿瘤症,以色列这两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何杰金氏症病人身上首度发现了麻疹的足迹。 研究指出,何杰金氏症并不是常见的癌症,...
...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总结资料,随诊病人,从影像学、病理学、临床体征等多方面,对该病的发病特点及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经电镜观察他们首次发现:下丘脑错构瘤神经元有部分细胞核变异;神经毡及突触过于密集,并有神经分泌颗粒存在。他们认为:错构瘤...
...□ 张瑞贤 伊广谦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人民日报》以《泉州湾发掘出一艘宋代木造海船》为题发表了新华社的报道:“福建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泉州湾发掘出一艘我国宋代的木造海船,并在船内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很快轰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