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而不像那样“其体难辨”,“在胸易了,指下难明”。尤其是对初学医人,舌容易掌握多,相比之下,舌更容易普及推广。 明末清初,是温病学派黄金时代,同时也是舌黄金时代,舌不但冲击了几千年所形成在诊断学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3.html

杨则民论_【中医宝典】

...按:网上讨论帖子似乎很少。现在把近代名医杨则民论文字贴在这里,希望引起大家讨论或争鸣——业中医者若对此无话可说是难以想象。杨文中有个别术语可能会引起误解,比如那时不分心房和心室,即通称为心房,故特别指出。又,《潜厂医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0.html

起源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对历代今后研究发展亦都具有很大意义。 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就是说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时代,亦就是“医经”-派。但所谓扁鹊法是否就是后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8.html

_【中医宝典】

...正常脉象 正常脉象,亦名常,又称平脉或缓。常脉脉象从容缓,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细不洪,节律均匀,一息(一呼一吸)脉搏四或五至,每分钟约60~90至,且应指有力。中医认为常脉一般都有胃气(从容缓、节律一致)、有神(至数来去清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34.html

方法注意事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用右手按病人左手。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按触体,用指腹感觉较为灵敏。布指疏密要病人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0.html

华氏缔造神医摇篮_【中医宝典】

...中医,天下闻名,确有神医妙手!诊病之神奇,令人惊叹!扁鹊、华佗、张仲景,千古流名!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西医学地涌入及现代仪器地发展,医生们逐步荒费了望诊。一味地用仪器探查,医院有了高额利润、医生也得了相当提成,何乐而不为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8.html

心得一二_【中医宝典】

...一、总纲是阴阳 “善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问曰: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当归四逆汤证。结果我给出却是四逆散方加味。众皆不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73.html

临症千万不能丢_【中医宝典】

...?故抓住一个能够客观化东西,将中医理念发挥出来,从中体现出中医体系严密精深,是一个很好入手处。下面介绍一下我心得: 我将寸口分为十点(十个部位),每一点再分浮中沉三位(其中八个部位),在临证诊病时,又将浮沉位再分为二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8.html

小儿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法进行辨析。 小儿脉象一般只浮沉、迟数、强弱、缓紧,以辨别阴阳、表里、寒热邪正盛衰。三岁以下小儿,一息七、八至为平脉;五、六岁小儿,一息六至为平脉,七至以上为数,四、五至为迟脉。数为热,迟为寒,浮数为阳,沉迟为阴。强弱可测虚实,缓...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1.html

切诊之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主疏泄,以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血等等。可见脉象形成与各脏均有密切关系,因而临床意义在于可以了解疾病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推断病情轻重及其预后情况。 (二)部位方法 常用“寸口诊法”。部位在手腕部寸口,此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38.html

共找到949,65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