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丝菌病多由外伤感染孢子丝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偶而也可侵犯内脏器官。发病前,皮肤常先有损伤史,再接触带菌的泥土、腐木和杂草,病菌就从损伤的皮肤进入人体,大约经过1~3周时间,在最初侵入的部位产生象疖子样的损害,...
...(一)治疗 1.磺胺药 自1940年始,磺胺药便用于治疗副球孢子菌病。早期报道显示 60%以上的病人治疗成功。磺胺嘧啶的用法为每6小时给药1次,成人每天的总量为3~5g,儿童0.2g/kg。也可选磺胺甲氧嗪(长效磺胺)每12小时1次,成人...
...成功的治疗滴度应当下降。脑脊液中出现补体结合的抗体可确诊球孢子菌脑膜炎,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仅极少数病例可呈培养阳性。 其他抗体试验,包括更新、更敏感和特异的免疫学试验均不能判断预后,用处不大。免疫功能正常者通常在感染后10~21天内可出现对...
...巴西副球孢子菌病,巴西芽生菌病,副球孢子菌性肉芽肿,类球孢子菌病,南美芽生菌病 副球孢子菌病原称巴西或南美芽生菌病,系由巴西副球孢子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的进行性真菌病。本病仅在中南美洲散在流行,以20~50岁男性常见,尤其...
...(一)治疗 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一般不需要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轻症患者可口服酮康唑400mg/d,症状较重、迁延不愈或有播散高危因素患者,可给予两性霉素B (总量500~1000mg)或酮康唑治疗,以防播散和慢性化。慢性进行性球孢子菌肺炎,...
...播散型此型病人罕见,串者常伴有其它的全身性疾病或免疫功能障碍,而且多数已有原发性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经过一定的时期后,通过血行性播散而发生全身损害。皮疹再现呈结节、脓肿和溃疡。另外,还有偶见无原发性皮肤淋巴管型损害,一开始即出现全身性的...
...毛孢子菌病(trichosporonsis)是由毛孢子菌引起的浅表性和系统性感染。多见于热带地区。某些温带地区,特别是美国的东南部也有较高的发病率。白毛结节多见于年轻男性,特别是生殖器周围。但似乎并非接触传染,个人卫生差及较低的社会经济...
...应与皮肤利什曼病、雅司、皮肤结核及肿瘤等相鉴别。此外,还应与其他深部真菌病如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放线菌病、芽生菌病、隐球菌病及孢子丝菌病等相鉴别。对内脏型副球孢子菌病则应与黑热病、结核性淋巴结炎、结核性腹膜炎等相鉴别。...
...孢子丝菌是条件致病菌,其中白色念珠菌为多见,致病力较强,一般情况孢子丝菌可存在于健康人的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黏膜等部位,有时反复出现,从患处直接发现菌丝时其临床意义更为重要。 阴性(<1∶80)。 阳性(>1∶80):孢子丝菌感染。...
...未经药物治疗的弥散性球孢子菌病常是致命的,如患有脑膜炎则预后尤其如此。在确诊后的1个月中,感染病人的死亡率超过70%,还不能确定治疗能否改变这一状况。 低危病人的原发性球孢子菌病不必进行治疗。高补体结合滴度表示已发生播散,则需要治疗。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