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方,是指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邪气方盛所需的重剂;小方是指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病浅邪微的轻剂。其实就是仝小林等人所说的“精方药味精简,围方药味繁多”。缓方是指药性缓和,以治病势缓慢需长期服用的方剂;急方是指药性峻猛,以治病势急重急于取效的...
... 重用附子起沉疴代有医家,自张仲景之后,清有郑钦安,近有卢火神、吴佩衡、祝味菊等,见仁见智,颇多发挥。《神农本草经》:“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瘕积聚、血瘕,寒湿、痿蹙、拘挛、膝痛不能行步。”《本草备要》:“附子...
...病用是药,根据病情缓急选择药物剂量,同时掌握其配伍方法,临床使用麻黄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应用广泛 麻黄辛、苦、温,非大热,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麻黄,已大大超越《神农本草经》所述的治疗范围。例如麻黄汤中配伍桂枝,...
...夺命散治小儿胸膈喘满,八正散泄热利尿等。明朝吴有性提出“温病下不厌早”观点”,把大黄的临床应用推向了新的阶段,“承气本为逐邪而设,而非专为结粪而设也”,“三承气汤的功效皆在大黄,余皆治标之品”。 大黄能防治急性传染病。吴又可撰写《温疫论》,...
...各国寻常百姓家。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背后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也反映着历史的必然,理应引起当代学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近读曹东义教授新作《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不仅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而且被其中揭示的哲理所鼓舞,使我们看到...
...小者大之源。”(《后汉书·陈忠传》)作为传播、普及中医药文化和知识的作品,读者需要的正是这种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格调。 《身在中医》,既像是笔记、随笔,娓娓道来,由情所发;又像是讲稿、教案,循循善诱,顺势而生。此书平静里有微澜时起,松散中见...
...迫促,唇舌淡白、六脉重按皆无,轻按若隐若现。江老已疏大剂补中益气汤合温经汤,并令其预备红参30g,一旦大出血时即浓煎频服。恰笔者在场,江老遂主动建议先用笔者习用的高效专方一试。笔者遵嘱疏2方:①傅青主摷蛹醯惫椴寡�罃加生地(药味、剂量、服法...
...《张磊临证心得集》是全国名老中医张磊教授行医60年的经验集萃,于2008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全国中医界的老前辈,张老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德艺双馨的医者。他幼上私塾,熟读经史,后拜师学医,悬壶故里;而后又考入河南中医学院首届本科,...
...的开拓人之一。他医德高尚,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关于国医大师任继学的详细报道见本报2009年8月27日第四版《中医急症开拓者》。)继往开来 德艺双馨——缅怀国医大师任继学任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任继学(右二)与长春中医药大学同事们共同...
...大致摸清了仲景方常用药的剂量范围。再通过深研仲景之书,使笔者对重剂应用的策略有了较深的体会。急病大其治,慢病小其治;慢病发作期大其治,慢病缓解期小其治。大其治者,以汤药荡之;小其治者,以丸散膏丹调之。笔者用两首顺口溜概括:一病非一剂量阈,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