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七节壮医理论的初步形成壮医著作的出现_【中医宝典】

...药物100多种,在清代的广西地方志中,关于壮医壮药的记载空前增加,内容也更加丰富。有些地方志不仅记载药物的出产、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甚至有加工炮制和典型病例的记载,标志着壮医壮药逐步趋向成熟。 诊断方面,壮医有望诊、目诊、脉诊、甲诊、指诊、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15.html

第四章 第一节 早期农业对壮医药的促进作用(2)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延年益寿。壮族地区姜的种类很多,有红姜、紫姜、沙姜、姜黄、蓝姜等。姜可发汗解表治感冒,可解鱼蟹中毒温胃止呕等,为壮医常用药,而蓝姜乃壮医妇科良药。肉桂,从《山海经》开始有记载,前人记述颇多,广西素有"桂海"、"八桂 "之称。《南方草木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36.html

第五章第一节壮医理论的萌芽_【中医宝典】

...是炎热多雨的气候,使动物的尸体败草落叶易于腐烂而产生瘴毒,严重地威胁着壮族先民的生命。从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可了解当时对"瘴"的认识水平。如《后汉书·马援传》载:"出征交趾,士多瘴气,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可见岭南瘴气为害之烈。隋代巢元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09.html

第四章第五节有关文献记载_【中医宝典】

...自秦代以来,壮医药知识有了新的积累,新的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对一些原有的药物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用途,诊疗经验也进一步得到积累总结,有关壮医药知识的记载也有所增加。例如,成书于东汉年间的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诸病源候论》等著作对于岭南的壮医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07.html

第五章 第一节 壮医理论的萌芽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是炎热多雨的气候,使动物的尸体败草落叶易于腐烂而产生瘴毒,严重地威胁着壮族先民的生命。从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可了解当时对"瘴"的认识水平。如《后汉书·马援传》载:"出征交趾,士多瘴气,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可见岭南瘴气为害之烈。隋代巢元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8.html

第七章第五节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使用对中毒防治的特色(1)_【中医宝典】

...一、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使用 据文献记载,将壮医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概况归纳总结如下: (一)毒药 壮族先民很早以前就懂得利用本地出产的毒药制作毒箭,用于狞猎和战争。其所使用的毒药有: (1)焦铜。晋代张华《博物志》曰:"交州夷名曰俚子,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33.html

壮医概况_【中医宝典】

...南方少数民族医药在祖国传统医药学中的明确地位。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是壮医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壮医除了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广西各地方志中有记载外,尚开办有地方医药教育机构,出现了不少壮族医药家。 纵观古代壮医的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868.html

第二章 第三节 壮族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与壮医药的关系(2)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临床诊疗方法进行全面发掘整理研究 , 编撰并出版发行了《壮医药线点灸疗 法》、《发掘整理中的壮医》等专著 , 结束了壮医无系统文字记载、无专著出版的历史。研究所所长先后于 1991 年 1992 年赴泰国和越南进行学术交流 , 并接待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05.html

第七章 第二节 促使壮医善用毒药和解毒药的因素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一、地理生态环境的影晌 壮族聚居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山高林密,草木茂盛,盛产毒药、毒虫、毒蛇、毒矿等。 从大量的文献记载实地考察得知,壮族聚居区的自然条件适宜有毒的植物生长有毒的动物繁殖,矿藏也非常富,在《南方主要有毒...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15.html

第七章第二节促使壮医善用毒药和解毒药的因素_【中医宝典】

...一、地理生态环境的影晌 壮族聚居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山高林密,草木茂盛,盛产毒药、毒虫、毒蛇、毒矿等。 从大量的文献记载实地考察得知,壮族聚居区的自然条件适宜有毒的植物生长有毒的动物繁殖,矿藏也非常富,在《南方主要有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30.html

共找到327,0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