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切诊居于之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诊断学的核心,是一个整体。 它们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紧密的联系性,是辨证的统一体。临证时,必须密切配合,,才能正确的辨证,《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8.html

气色病症_《望诊遵经》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既讲脉象之旨.当明病症.十六难曰.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善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

http://qihuangzhishu.com/736/34.htm

的重要意义_中医闻_【中医宝典】

...临床,闻的重要性均难以得到重视,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往往不能,使许多疾病漏诊、误诊,从而造成失治、误治。 本文对中医闻内容加以简要阐述,以使有志中医者对闻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重新重视起来,使中医诊断体系更臻完善。” 闻...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zhen-2/a11973.html

中医----切_【中医宝典】

...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45.html

临床之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而变化的这一种情况,所以临床上还必须望、闻、问、切,不能单凭切脉即下诊断。 明·孙一奎说:“辨证必色脉,问动止,聆音声,察饮食。”结合,互相参考,才能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及其细节,为辨证施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367.html

发展的展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经验问题和水平问题。,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通过电子计算机,把中医专家的经验,整理加工,编制成“中医专家系统”,用于诊疗和保健,是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一个新的尝试和发展。 祖国医学有不断吸取自然科学各方面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8.html

气色脉象_《望诊遵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既讲声音之旨.当明脉象.灵枢曰.色脉形肉.不得相失.色青者其脉弦.赤者其脉钩.黄者其脉代.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夫所谓相胜相生者.何也.脉胜色.色胜脉.谓之相...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zunjing/736-5-30.html

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望诊、闻、问诊和切诊等种诊病方法的合称。必须结合连用,互相证,才能全面了解病情,为辨证和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153.htm

周仲瑛_之 望诊 闻--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一)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运用。现仅以内科为主体,谈谈个人临证体会。望 望诊包括神色形态等内容,但尤以色诊、舌为重点。初涉临床时往往会认为问诊为的第一位,难以领悟望诊的精遂,久经实践则渐能感悟到“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真谛,而“五色”的启示,尤胜于望神情、望形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1.html

气色部位_《望诊遵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彼.微邪也.太过者属乎腑.不及者属乎脏.脏腑相乘.可由是而推矣.第气色有散抟.则病症有轻重.气色有泽夭.则病症有生死.气色有清浊.则病症有阴阳.浮沉之表里不同.微甚之虚实亦异.之四时..变在其中矣.吾故曰.察其气色.分其部位.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zunjing/736-5-26.html

共找到198,9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