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3年江西黎川陈氏重刊时并为四卷,而别刻喻昌《尚论后篇》四卷,论述温证、伤寒、真中风,小儿诸症以及太阳阳明方、阳明少阳方、三阴及各证方等,与《尚论篇》合为八卷。现存20多种清刻本等。...
...一、本书根据郑钦安所著《伤寒恒论》原文,逐条阐释,以继承和发扬为原则,旨在为临床者之实用。二、郑书编列次第,其条文系遵舒驰远《再重订伤寒集注》(舒氏篇目悉按喻嘉言《尚论篇》,故是书篇目,一一遵之而未易)。惟条文错乱,多与《伤寒论》原书不符...
...)十五卷(1670年),并将《伤寒论》原文、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喻嘉言《尚论篇》三书附于书后,甚便于参检。1672年又着《伤寒论赘余》一卷,以补前书之遗。另有《医径句测》二卷(1670年)介绍《松崖医径》之脉图与图内之方。门人玉钰继其术。...
...。可供研究《伤寒论》方剂的参考。现存康熙等多种清刻本、1931年千顷堂石印本及《伤寒来苏集》本。《伤寒分经》伤寒著作。十卷。清·吴仪洛编订。书成于1766年。吴氏推崇喻嘉言《尚论篇》,认为喻氏“将三百九十七法分隶于大纲之下,极得分经之妙”,...
...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的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从对《伤寒论》的注释和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阐发的贡献来说周氏远逊于方、...
....但在先秦时期,“癫”病是指形体颠仆的癫痛之病’。而那个遥远年代中对精神病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吕氏春秋·知接篇》称为“苛疾”,高诱注日:“苛,鬼神下(烧)人病也。”当时认为精神病为超自然之物所致。又有“蛊”、“痴疾一、“狂易”、‘“丧心”、...
...”。 徐彬,字忠可,清代康熙间,嘉兴人。受业于江西喻昌(嘉言),对仲景学说颇有研究,能提纲挈领,分析形证,阐发病机,言简意赅,辨证立法,丝丝入扣,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刊《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又名《伤寒方论》)一卷,推崇《尚论篇》之...
...恶寒发热,头疼、骨节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寒伤营证也。以寒为阴邪,故直伤于营分,营伤,所以腠理固闭,无汗而喘,身疼、骨节痛,而脉不柔和。”关于寒伤营证,方有执、喻嘉言又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补充(详见《伤寒论条辨》及《尚论篇》)。...
...一册,有关他的论文发表后必拜读数遍。我虽撰写过有关姜氏的若干文稿,但要撷其全部精义,只能望书兴叹!为此,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组织专门班子,钩其精粹,加以阐发,撰成本书,我感到甚有必要。 2主要内容与学术经验 《精粹》共分五篇:一为学术思想的由来...
...伤寒著作。各二卷。清·张璐撰。刊于1667年。作者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有“多岐而不一”的感慨。及见《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在反复钻研之后,“向之所谓多岐者,渐归一贯”因此以《尚论篇》等为依据,衍义出缵绪二论。书名的意义,张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